由康乐及文化事务署(康文署)策划的首届中华文化节,将于7月中旬上演由北方昆曲剧院带来的经典昆剧《长生殿》,并由中国戏剧梅花奖(梅花奖)得主魏春荣和王振义担纲演出,另设两场传统折子戏专场,严选行当齐全的优秀戏码,当中不乏珍贵且难得一见的剧目,唱做难度俱高,全方位展示北方昆曲既豪迈又细腻的独特风格。本节目为第十二届中国戏曲节的亮点节目之一,亦是葵青剧院25周年志庆节目之一。
昆剧用昆腔演唱,亦称昆曲。昆腔于元、明两代流行于苏州昆山地区,经明代一批文人改良后的昆腔讲究音律,韵味绵长。昆剧对其后的戏曲剧种起了典范作用,故被史家称为“诸剧之母”及“百戏之祖”,更于2001年获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首届“人类口述和非物质遗产代表作名录”。与南方昆曲不同,北方昆曲尤擅老生、花脸戏,独具豪迈之风。
首场大戏《长生殿》是清代两个重要“传奇”(中国戏曲文本类型名称)之一,集文学、音乐及表演之最的昆曲经典。是次演出版本以唐明皇和杨贵妃的爱情悲剧为主线,集合整本“传奇”中精彩且戏剧性的部分,包括《定情》、《絮阁》、《惊变》、《埋玉》、《雨梦》等经典折子。由魏春荣和王振义分别担演杨贵妃和唐明皇,堪称当今最得帝妃神采风范之组合。
其后两场传统折子戏专场将带来多出元代杂剧遗存,其中《女弹》的“九转货郎儿”套曲让正旦一展唱功;《北饯》则为净行唱功戏,几已失传,此乃剧院循旧本重排而成;《刀会》是红净唱功戏,一句“大江东去”唱尽关羽英雄气概。
折子戏专场亦会上演一些现时难得一见的剧目:《出塞》仍保留传统中唱作兼备的特色;《问探》则为武丑戏,属“五毒戏”中之“蝎子戏”;《出猎》由娃娃生担纲演出,唱演别具特色。此外,演出的剧目唱做难度甚高,如《钟馗嫁妹》中各小鬼武戏出色;《夜奔》对饰演林冲的演员唱做要求极高;《望乡》尤显北昆融合南北昆曲的特点,老生与小生的经典唱段剧力万钧;《刺虎》乃刺杀旦的代表作,功法“眼”、“面”俱到。
香港新闻社
有视界·有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