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上海期间,施俊辉到访位于杨浦区五角场的创新创业学院,与学院院长杨苓(中)和鲍勇剑教授(左)会面。
教育局副局长施俊辉今日(27日)在教育局网上专栏“局中人语”撰文,指为配合国家“十四五”规划,实现香港发展成为国际创科中心的愿景,并发展新质生产力,推动可持续的经济发展,香港需要培养足够的创科人才。为此,教育局在中小学大力推动STEAM(科学、科技、工程、艺术和数学)教育,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实践国家高质教育发展策略。
施俊辉表示,本月中与课程发展议会主席潘伟贤教授,联同40位学者专家、校长、教师及教育局同事,前往上海进行交流,了解当地在数学和科学教育方面的最新发展,以及国家推动创科教育的经验。他指,内地中小学课程着力发展核心素养,强调综合性和关联性,并且紧贴创科和数字教育的发展,与香港中小学STEAM相关课程的发展方向不谋而合。
此外,他们到访了上海数学与交叉学科研究院,与内地专家交流,其中一个焦点是STEAM教育应走向普及化还是精英化,大家均认为两者是相辅相成。香港发展STEAM教育是“两条腿走路”,一方面推动普及化,将STEAM教育融入课程,提升整体学生的能力,以综合运用数理科技的知识和技能;另一方面加强发展拔尖,着重资优人才培育,浮尖展才。
施俊辉指,近年本港学校的创科氛围越见浓厚,学生亦积极参加不同比赛,并屡次在国际的创科舞台上发光发亮,反映香港在中小学阶段推动STEAM和创科教育已取得不错的成效,亦证明STEAM教育普及拔尖并重的发展方向正确。
在今次访问行程,施俊辉亦深刻感受到国家对于“强师赋能”的重视。“教育大计、教师为本”,要培养学生具备新思维,必先要拓宽教师的国际视野,以及对教育大格局的理解。
施俊辉指,教育局联同香港浸会大学开发的STEAM学习单元“创新科技”,最近在第四十九届日内瓦国际发明展中的“教学法及教材范畴”获得银奖,足见香港的STEAM教育具备自身优势。教育局正进一步加强与国际和国家专业机构的联系,并探讨与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教师教育中心合作,让教师从更宏观的角度了解数理科技教育的国际发展趋势,同时在海内外分享香港数理科技教育的优势和经验,说好香港故事。
香港新闻社
有视界·有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