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新闻网9月9日电(记者 王丰铃)中国9月8日发布《外商投资准入特别管理措施(负面清单)(2024年版)》,全面取消制造业领域外资准入限制,并在医疗领域扩大开放试点,拟允许在京津沪等九地设立外商独资医院。
诺和诺德(中国)制药有限公司天津生产厂 图源:新华社
新版外资准入负面清单自2024年11月1日起施行。其中限制措施由31条减至29条,删除“出版物印刷须由中方控股”,以及“禁止投资中药饮片的蒸、炒、炙、煅等炮制技术的应用及中成药保密处方产品的生产”两个条目,即取消了制造业领域最后2个条目。
此外,中国商务部、国家卫生健康委、国家药监局8日宣布在医疗领域开展扩大开放试点工作。在生物技术领域,北京、上海、广东自由贸易试验区和海南自由贸易港允许外商投资企业从事人体干细胞、基因诊断与治疗技术开发和技术应用,以用于产品注册上市和生产。在独资医院领域,拟允许在北京、天津、上海、南京、苏州、福州、广州、深圳和海南全岛设立外商独资医院(中医类除外,不含并购公立医院)。
中国政府颁布的这一系列新规释放什么信号?对外商有何利好?中国近年在提升外资营商环境方面做了哪些努力?中国中央财经大学国际经济与贸易学院副教授刘春生9日接受香港中通社专访,对以上问题作出解析:
1、中国政府颁布的这一系列新规释放什么信号?
刘春生:新规的出台标志了制造业领域外资准入限制措施实现“清零”,且该清单只能单向缩减,缩减后不会再加入。
允许在京津沪等九地设立外商独资医院亦是对外投资开放的一项重大突破。各国医疗医药体系不同,标准和准入门槛千差万别,不仅涉及市场,还包含科研合作及成果互认,因此各国都相对谨慎,过去中国也对医药行业限制较多。早前海南自贸港放宽对国外创新药的引入程序,已为中国医疗服务对外开放作了铺垫。中国采取试点推广的方式,是希望逐步平稳过渡,吸引外国医疗资源进入中国市场,为中国民众服务。
这一系列政策的出台,说明中国改革开放的决心,也说明开放在不断提速。中国改革开放的基本国策没有发生变化,中国对外开放的大门会越打越开,欢迎来自外国的企业共用中国经济发展的成果。中国对外开放一定不止于此,外商准入负面清单还会不断缩减,利好外商直接投资。
2、新规围绕制造业和医疗服务业,对相关领域外商有何利好?
刘春生:全面取消制造业领域外资准入限制,外商的投资赛道扩大,投资价值提升,对相关领域外商是重大利好。
对外商而言,进入中国市场也需选点布局。新规开放设立外商独资医院的9个城市,均为中国一线城市和新的增长极,相较于中国其他地区,本身已具有区位优势,市场空间较大,如今又有政策优势,可降低外商的投资风险。
3、中国近年在提升外资营商环境方面做了哪些努力?
刘春生:中国高水平对外开放近年取得很大进展。以往更多以承诺关税、所得税减让等优惠措施为主,现在则是制度性对外开放,通过立法形态保障外商直接投资的利益,解决了知识产权等外商集中关注的问题,并给外商提供准入前的国民待遇。此外,从制造业到服务业,不断扩大产业开放领域,甚至包括高端制造业及高科技行业,使外商投资的赛道拓宽,附加价值更高。中国政府欢迎外商投资,中国市场也做好了准备。(完)
香港新闻社
有视界·有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