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料图。
香港幼儿教育及服务联会在7月以网上问卷方式访问528人,其中272人是10至12岁的小五、小六学生,受访家长和教师分别有100多人。调查发现,近35%的受访高小学生表示,曾经在校园被欺凌,41%表示想报复,近17%想轻生。此外,行为和外表较为怪异的学生较容易被欺凌,其次是语言障碍学生、身体孱弱学生,以及有社交障碍学生等。
调查结果显示,有30%受访家长的子女表示曾被校园欺凌,近70%表示多于一次,15%更指每天都被欺凌。教师方面,有67%观察到学生之间有欺凌行为,20%的教师指,校方没有为当事人提供任何足够的支援及保护。
精神科医生陈蔓蕾指出,调查结果响起警号,需要正视有关问题,因为价值观是从生活经验取得,如果小朋友在发展过程中受到欺凌,受到不公平对待,有时会怪责自己,甚至存在报复心理,大大影响将来待人处事的情况。
幼联总干事程德智说,每间学校只有一至两位社工,单靠他们难以全面解决问题,学校与教师必须具备有效处理欺凌问题的技巧和能力。
香港新闻社
有视界·有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