港灯南丫岛发电厂是本港第二大发电厂。(路透社资料图)
港灯采取不同措施提升发电系统、输配电系统的可靠性,应对近年气候变化及极端天气。南丫岛发电厂内的大部分机组都达到主水平基准以上6米,最新落成的12号及将在2029年落成的13号燃气发电机组,亦达到主水平基准以上7米,都高于2018年超强台风“山竹”袭港时港岛东最高纪录水位,即主水平基准以上5.45米的水平。
至于防洪方面,南丫岛上燃煤发电的“旧厂”及燃气发电的“新厂”,雨水渠设计排水量分别是每小时240及250毫米,足够应付去年世纪暴雨每小时158.1毫米的极端天气。港灯发电厂沿海关键设施亦加建防坡堤,增高防洪墙,并在近海位置加装“可拆卸式防洪闸”,已经升高电子设备。
港灯表示,会在天文台发出3号强风信号后,立刻加派人员留厂进行维修,亦会额外运行多一个发电机组作应变。另外,港灯会定期修葺树木,在每年风季前清理雨水渠,定期进行演习提高应对能力。
至于在社区的输配电网络,港灯指,去年制定输电设施设计新指引,未来所有新安装的输配电设施,地面高度一定要高于主水平基准7米以上,如无法达到要求,港灯将逐个审视水浸或风暴潮对设施影响,并进行改善,确保可抵御2100年后水浸及“越堤浪”等影响。港灯又为现时港岛北13座低于水平基准6米的变电站安装防洪闸门,并将主闸更换成水密闸门;在杏花邨及柴湾等有高风险水浸地区的变电站,亦已安装水浸警报及防水墙等。
香港新闻社
有视界·有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