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新闻社10月24日南通电 23日,参加“高质量发展在江苏|南通站”“向新南通 智领未来”海外华文媒体南通行活动的记者一行参访渔湾水乡——南通市石港镇睹史院村。睹史院村以其历史悠久、文化厚重、水韵田园的独特魅力见证了文旅融合与乡村振兴的生动实践。
北宋政治家、文学家范仲淹曾在睹史院村围海造田,为当地百姓带来福祉;南宋丞相、诗人文天祥当年渡海南归,在睹史院村小住观潮,留下诗作三首,记录了一个千年渔村的朴素风情,给渔湾水乡赋予了深厚的文化内涵。“风起千湾浪,潮生万顷沙,春红堆蟹子,晚白结盐花”,文天祥这首《卖鱼湾》,即是三首诗作其中之一。如今,乡村振兴的时代足音再次紧扣历史的脉搏,让文天祥笔下的渔湾乡村内生出无限的活力与生机。渔湾景区现为2A级国家生态旅游景区、江海生态休闲旅游基地、南通市农家乐基地,入选“江苏最具特色乡村生态园”,并获评“2023年度全国乡村治理示范村”、“江苏省乡村旅游重点村”。
参访当日,阳光明媚,海外媒体代表们乘坐游船,沿蜿蜓的小河缓缓前行。河水悠悠,两岸绿植成荫,尽管河道显得原生态和尚待进一步整治,但在海外华文媒体代表眼里仍然象一幅幅生动的江南风情画卷。在船上,大家纷纷拍照,记录下这难得的宁静与美好,感叹于南通在保留传统水乡风貌上的匠心独运。
在村史馆,媒体代表仔细阅读睹史院村发展的点点滴滴,从农耕文明的变迁到现代农村的嬗变,每一张照片、每一件展品都承载着岁月的坚韧和力量。媒体代表在这里细细品味,不仅了解了村庄的历史沿革,更感受到了南通人民在乡村振兴道路上不懈探索的精神风貌。他们认为,这样的村史馆不仅是展示地方文化的窗口,更是激发乡愁、凝聚人心的重要载体。
离开村史馆,媒体代表来到圣耕园,这里是稻米育种与现代农业科技结合的典范。大片的稻田在阳光下泛着金光,升腾着丰收的景象。通过实地考察,他们深刻体会到南通在农业现代化方面的积极探索和显著成效,对“科技兴农、绿色发展”的理念有了更直观的认识。
“老男孩咖啡馆”是村营企业与返乡青年共同打造的项目,建筑面积300平方米,占地约4000平方米,提供乡村咖啡、户外露营、乡野垂钓、草地影院、机车俱乐部、网红打卡等体验,通过咖啡下乡浪潮,进而丰富出市场认可、技能专业的新型就业群体,形成农村消费新业态。
“水韵卖渔湾,景秀田园村”。睹史院村农文旅线路的精彩呈现,不仅展示了南通在乡村振兴、文化传承、科技创新等方面的积极探索和显著成就,也为海外华文媒体提供了一个了解中国、感知中国的重要窗口。
(意大利侨网、香港新闻社 联合报道)
香港新闻社
有视界·有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