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体版
香港 / 正文

打造香港成国际航运中心 赵式庆:充分发挥贸易枢纽角色

香港航商总会主席、华光海运控股有限公司执行董事长赵式庆表示,今年施政报告的举措包含国际金融、航运和贸易等三大中心的构建,以及其中大宗商品的交易生态圈的建立,将极大影响香港未来总体布局和经济发展。

赵式庆

赵式庆表示,今年特首对于航运的重视程度较往年提高很多。(大公文汇全媒体记者林少权摄)

香港海运历史悠久,在国际海事业界占有一席之地。国家“十四五”规划提出要支持香港提升国际航运中心地位,新一份施政报告亦公布多项支持措施。香港航商总会主席、华光海运控股有限公司执行董事长赵式庆表示,今年施政报告的举措包含国际金融、航运和贸易等三大中心的构建,以及其中大宗商品的交易生态圈的建立,将极大影响香港未来总体布局和经济发展,单凭自身恐难以实现,必须进一步融入国家发展大局,与产业链的上下游建立更加密切的合作关系。

回顾近年数份施政报告,赵式庆表示,今年特首对于航运的重视程度较往年提高很多,内容很丰富,其中“推进国际金融、航运和贸易中心协同发展”,为业界带来很大提示,也符合业界对香港未来的判断,即香港要发挥航运中心的作用,有哪些方面还要努力?

目前香港面临哪些挑战?赵式庆坦言,香港人才不足、土地太少,尚未与澳洲、巴西等国达成双边贸易税务豁免安排等问题,香港自身作为一座城市很难解决,若能进一步和大湾区融合,则香港企业可以充分利用国家现有的平台,充分发挥香港贸易枢纽的角色。

谈及未来展望和发展机遇,赵式庆预计,未来航运界对于清洁燃料和减碳相关技术要求将不断提升,中国作为新能源大国,不论是光伏还是风电在全球均占有很大份额,其中光伏发电量的增长有望占到全球新增可再生能源的80%,清洁燃料生产潜力非常巨大,有望为市场提供价格最低廉、质量最优的燃料。

香港能发挥什么作用?赵式庆认为,香港在国际金融、航运和贸易三大中心加持下可以作为贸易平台,国际买家可以透过香港完成交易,具体的燃料加注则未必要在香港完成,相关企业也能享受香港优惠的税务条件,相信“机遇巨大”。

赵式庆并称,香港应该向更高端方向发展,在保留港口的同时,做好与大湾区其他城市的协同发展,首先是交流机制的进一步强化,同时香港未来不应将视野局限于港口,而是深挖贸易、金融、航运一体化发展的潜力,在海事发展、法务、仲裁、保险等领域实现突破。

赵式庆表示,未来香港要打造航运中心,除了传统的航运关联领域,三大中心的构建亦是三位一体,随后是如何加强作为大宗商品的交易中心,其中能源、新能源也属大宗商品范畴,这些对于香港未来总体布局和经济发展会产生很大影响,香港很难独自完成,必须要进一步融入国家发展大局,进一步与上下游产业链的合作方,特别是上游的生产端展开更密切的合作,最后需要通过企业来完成相关工作,相信未来的“香港海运港口发展局”应建立类似平台,形成长期可持续发展的合作网。

特区政府将现时的“香港海运港口局”改革为“香港海运港口发展局”。赵式庆希望,特区政府能吸收更多业界专家,吸取业界的经验和对市场的判断,相信也会有助于香港航运中心特别是绿色航运中心的建设中,能更贴近实际需求,及跟紧国际步伐。

全球航运业面临变局 市场对新能源新燃料的需求增大

谈及全球航运业面临的困难和挑战,赵式庆指出,目前国际地缘形势愈发复杂,航运价格和效率大受影响,加上欧盟在今年1月将航运业纳入EU ETS法规,航运业需要支付新的碳税,市场对于新能源新燃料的需求越来越大。

“全球并未放缓减碳目标。”赵式庆表示,以欧盟为例,前往欧洲海域的船只都会考虑使用双能源,其中商业用船走在最前沿,尽管包括散货船在内部分船型使用双燃料的比例仍较低,但考虑到碳排放可能出现全球性的方案,相信会对所有船型产生根本性的改变。

赵式庆提到,越来越多的船参与到俄罗斯及其他受制裁国家贸易中,与主流航运形成两个不同的局面,航运界将其称为“影子船队”。他表示,随着全球格局不断恶化,影子船队已不在少数,一些主流船型例如阿芙拉型油轮(Aframax)和LR2型油轮,其中15%至25%属于“影子船队”。

赵式庆表示,目前国际不断推出新的规章制度,是希望在可持续发展中完成更多环保工作,但由于有较多国家受到贸易制裁,从而干扰到海运航线,造成许多不便并直接产生排放。他指出,贸易制裁还造成越来越多的船舶缺乏保险覆盖,对于未来的航运安全和环境安全带来巨大危机。

香港海运业优势

港口处理能力高效,2023年远洋国际货柜船在香港港口停留的平均时间为0.95天,远低于世界前20大货柜港口的平均值1.85天,享有“补时港”美誉

具备一流的机场和陆路跨境口岸和运输设施,是具备广阔服务网络的区域枢纽港

具备完善的法律框架、法治和司法独立原则、实行普通法制度、仲裁机构选择多、《纽约公约》适用、毗邻内地等制度优势,是亚太地区主要争议解决中心之一

国际保赔协会集团(IGP&I)有13家主要的成员协会,分布世界各地,为全球约90%的远洋船舶提供保赔服务,其中12家在香港设有办事处

(大公文汇全媒体记者蒋去悄报道)

责任编辑:王可
延伸阅读

香港新闻社

有视界·有世界

李家超邀社区客厅家庭礼宾府开派对 共度温馨圣诞

日媒:丰田决定在上海建厂 生产100%电动汽车

全球南方9国明年正式成为金砖伙伴国

李家超分享礼宾府圣诞装饰 祝愿平安喜乐

香港国安处通缉钟剑华等6人 悬赏100万

邓炳强:将向法庭申请没收许智峰犯罪得益 市民不应与潜逃者有任何金钱瓜葛

苏州辟谣大量外企撤离传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