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体版
首页要闻 / 正文

赵阳:《香港文学》贴近香港 关注未来追求品质

中国作家协会会员、香港专栏作家赵阳在接受香港文汇报记者采访时亲切回忆了自己和《香港文学》的缘分,并表达了自己对《香港文学》的理解。

中国作家协会会员、香港专栏作家赵阳。(记者彭子文 摄)

中国作家协会会员、香港专栏作家赵阳在接受香港文汇报记者采访时亲切回忆了自己和《香港文学》的缘分,并表达了自己对《香港文学》的理解:“我认为《香港文学》有两个重要的特点,首先是它很‘贴地’,贴近香港,有鲜明的香港特色,另一个特点则是它的‘交流’作用,它是文学领域沟通交流的重要平台,它架起了世界文学和中国文学之间的桥梁。从这个角度来说,我认为《香港文学》将香港、中国、世界文学都链接在一起。另外《香港文学》还立足当下、关注未来。《香港文学》做了校园文学专刊,在香港所有的文学杂志中,《香港文学》是第一个做出这样的举措。学生是文学的未来,关注学生亦体现了《香港文学》眼光独到之处。”

在与《香港文学》打交道的岁月中,赵阳还发现《香港文学》对文学品质有着极高的追求和坚守,它永远都不会降低自己的要求和标准,赵阳认为这就是《香港文学》能够成为文学标杆的重要原因。“最近他们在做世界各地华文作品的专题,但如果达不到心中的标准,它们宁可往后延期也不愿意在文学品质上进行妥协,比如有个专辑本来准备十月份发表,后来改到年底,编辑们反反覆覆修改,就是希望能够呈现给读者最精彩的作品。”赵阳说,现在纯文学的期刊生存并不容易,《香港文学》之所以能够一直生存下去并且得到读者的热爱,和它坚持卓越的办刊理念密不可分,它代表了香港文坛对高品质的追求和坚守,这对当下热爱文学的年轻人来说也是很重要的引领。

赵阳表示,为了让更多年轻人热爱文学,《香港文学》这几年经常在大湾区做线下活动,比如诗歌朗诵会等,吸引了很多喜欢文学的年轻人参加,这点是很难得的,“这个是吃力不讨好的,但是为了促进文学的发展,《香港文学》愿意这么做,并且还投入大量精力。”这也是《香港文学》能够成为常青藤的原因,它始终有这份坚守。

责任编辑:马欣
延伸阅读

香港新闻社

有视界·有世界

李家超邀社区客厅家庭礼宾府开派对 共度温馨圣诞

日媒:丰田决定在上海建厂 生产100%电动汽车

全球南方9国明年正式成为金砖伙伴国

李家超分享礼宾府圣诞装饰 祝愿平安喜乐

香港国安处通缉钟剑华等6人 悬赏100万

邓炳强:将向法庭申请没收许智峰犯罪得益 市民不应与潜逃者有任何金钱瓜葛

苏州辟谣大量外企撤离传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