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体版
香港 / 正文

港科创人才北上 研究成果落地生花

内地发展热潮涌动,香港背靠祖国、联通世界,在全球局势日益复杂化的背景下,积极融入国家发展大局,无论从地区发展还是港人个体命运,都获得了更大的发展机遇。

智微新材联合创始人、COO张孝君展示团队研发的微胶囊技术产品。 香港文汇报 记者敖敏辉 摄

内地发展热潮涌动,香港背靠祖国、联通世界,在全球局势日益复杂化的背景下,积极融入国家发展大局,无论从地区发展还是港人个体命运,都获得了更大的发展机遇。

香港智能制造研究专家汤凯,带着研发20多年的工业设计与制造业自动化软件技术,来到大湾区内地城市,只用了不到两年就成功转化。汤凯带领博士团队创立的广州智科自动化技术有限公司,以“Zicus智能激光熔覆解决方案”项目,成功夺得港科大百万奖金创业大赛广州赛与2024广州科技创新创业大赛港澳台赛“双料冠军”,并落地位于广州南沙的香港科技大学霍英东研究院进行产业化培育。研究院先后孵化了近百个类似的港澳科研项目。如今,以港科大霍英东研究院为代表,香港与广东搭建起日趋成熟的研发—转化—应用的科技创新走廊,畅通了大批香港青年科技工作者融入国家发展大局的通道。

金属增减材制造与再制造技术是一种混合制造技术,能够通过金属材料的快速成型、增材制造以及高精度减材切削,实现复杂、异形工业零部件定制化生产和修复,最终帮助制造业实现更高效率、更低成本产出,极大增强制造能力。由于在相关领域卓有成效的研究,汤凯教授入围国际权威机构发布的“全球前2%顶尖科学家榜单”。

应用研究薄弱 港才深入湾区调研考察

然而,在香港开展此项研究,由于距离制造业上下游较远,一直没能实现产业化应用。随着大湾区建设的不断加速,特别是珠三角地区对制造业升级、锻造新质生产力的需求越来越大,汤凯开始带领博士团队着手成果转化。

“香港科研的优势在于基础研究,在应用研究方面不够重视,研发出的成果要么过于复杂,要么无法满足企业的实际需求,企业对于相关成果往往‘敬而远之’。为此,从2022年左右开始,我们几位博士频繁往返于粤港两地,深入企业、行业调研和考察,了解业界需求。”广州智科自动化团队核心成员之一陈力告诉香港文汇报记者,这个过程,推动了香港科研工作者深度融入大湾区。

在一次展会上,一家企业了解了该团队的技术后,认为可以用来生产企业所需的工业辊刀。根据这家企业提出的需求,团队把原来五轴联动、六轴联动的复杂装置进行“瘦身”,并开展结构的耐力度研究,进一步提升了技术与市场需求的匹配度。

2022年,港科大(广州)启用,陈力与恩师汤凯教授加盟该校。如今,作为团队的核心成员,港科大3名博士正全职开展产业化成果转化,而汤凯、陈力等3位老师,则作为“幕后军师”,深度参与相关工作。

“我们的技术和方案,在汽车、航空航天、3C电子、工业模具等智能制造各领域有着广泛应用。如今,公司已签约的订单金额接近700万元人民币,未来一年销售额有望突破2,000万元。根据规划,未来5到10年,我们期待公司成长为一家准独角兽企业级别的高科技公司,为大湾区乃至全球智能制造赋能。”陈力说。

国产产品打破欧美垄断 内地与港合作日趋成熟

智微新材同样是由港科大霍英东研究院孵化的一家香港高科技企业,是一家依托微胶囊技术平台的新材料公司,提供“包覆控释”的多功能微胶囊材料,致力成为全球领先的微胶囊解决方案厂商,专注于向高端胶黏剂提供微胶囊化解决方案,公司产品线适配于环氧、聚氨酯、丙烯酸、有机硅胶等多种体系,目前布局的多款国产替代产品和全球创新产品广泛应用于汽车、电子、新能源及日化等领域。

“以我们的先导产品预涂螺纹胶微胶囊为例,该产品已实现量产供货,广泛应用于汽车、家电、3C、工程机械、风电等领域的螺丝预涂。此前,该领域长期被欧美企业垄断,智微新材成功实现了国产替代及优化。除预涂螺纹胶微胶囊外,公司还有多款国产替代及全球原创产品处于研发验证阶段。”智微新材联合创始人、COO张君孝表示,去年公司部分产品开始量产销售,营收增幅200%,预计今年市场将继续突破。

公司的成立与发展是港科大科创生态体系下培育出来的新案例,在一系列技术突破、应用落地过程中,香港科技大学、港科大霍英东研究院、港科大(广州)均提供了有力支持,形成了一条完整的科技创新链条和通往产业化的走廊。其中,港科大杨晶磊教授带领一支30多人的博士、博士后团队,为公司产业化提供了坚实的基础科研支撑;港科大的知识产权转化部门,助力公司对接产业和投融资资源;港科大霍英东研究院则为公司提供了工程化实验场地和公司运营场地支持,保障了技术、产品的应用研发和转化。

利用内地产业资源 吸人才促量产

“来到内地后,我们充分利用了当地的产业资源,研发中试设备已实现国产化,均在内地采购,生产基地位于河北的代工基地。去年下半年,公司获得内地投资机构千万元级别的融资,这将助力公司持续吸引人才,加强研发队伍建设,提升微胶囊核心技术开发能力,推进新产品的研发以及量产产品的标准化生产。”张君孝说。

来自香港的科研成果转化团队,也正在带动更多的港澳科研工作者、产业界人士来到大湾区内地城市发展。智科自动化公司计划今年扩展常聘员工至30多人,智微新材亦将扩大人才引进。届时,香港的研发人才,将成为重点引进对象。

责任编辑:马欣
延伸阅读

香港新闻社

有视界·有世界

李家超邀社区客厅家庭礼宾府开派对 共度温馨圣诞

日媒:丰田决定在上海建厂 生产100%电动汽车

全球南方9国明年正式成为金砖伙伴国

李家超分享礼宾府圣诞装饰 祝愿平安喜乐

香港国安处通缉钟剑华等6人 悬赏100万

邓炳强:将向法庭申请没收许智峰犯罪得益 市民不应与潜逃者有任何金钱瓜葛

苏州辟谣大量外企撤离传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