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大医学院与北京大学第六医院联合开展的亚洲首项数码化失眠认知行为治疗(简称数码化CBT-I介入程式)的临床研究显示,此程式除了可显著改善青年患者的失眠及抑郁症状,更可将抑郁症发病率大幅降低四成以上,疗效持久且反应良好。
青年失眠与抑郁互为因果 惟临床实证严重不足
失眠既是抑郁症的诱因,亦是其常见症状。抑郁症患者除了长期情绪低落外,普遍会反覆出现失眠症状,使患者不但身心健康及社交能力受严重影响,甚至产生自杀念头。有研究显示四分之三的精神疾病个案于24岁前发病。根据世卫资料,全球15至19岁青年中有3.5%会出现抑郁症。调查显示中国内地约有2%的青年患有抑郁症,而另有研究显示香港的比例约为3.9%至5.2%。
中国科学院院士兼北京大学第六医院院长陆林表示,CBT-I是有效治疗慢性失眠的一线疗法。医学界的难题,在于亚洲尚未研究此方案对预防青年抑郁的疗效及以数码方式替代面诊治疗的作用。调查研究显示,中国内地及香港地区青年失眠患者的求助率仅一成,这一数据突显高危年轻人群对传统治疗方案的接受度极低,引致罹患抑郁症的风险大增。
数码化CBT-I介入程式抑郁症发病率降低逾四成
是次研究的参加者包括708名年龄介乎15至25岁、来自中国内地及香港的青年,当中57%为女性。所有参加者均患有失眠症,并伴有亚临床抑郁症状。研究团队将参加者平均及随机地分为介入组及对照组,前者通过手机接受为期六周的数码化CBT-I介入程式治疗,后者则接受手机健康教育。两组在经过多项临床及自我评估后,接受6个月及12个月的跟进。
是次研究结果证明,数码化CBT-I介入程式在失眠症及抑郁症方面均展现“一举两得”的疗效:改善症状,昼夜作息及日间疲劳情况有所改善,自我评估的抑郁症状显著减少;缓解病情,介入一年后,失眠缓解率接近60%,抑郁发病率与对照组相比大幅下跌42%,介入组的抑郁症发病率仅有约10%,而对照组则为18%;反应积极,90%的参加者完成至少一次跟进评估,其中介入组完成整个疗程的比率为84%,且无不良事件发生。
是次研究第一作者、中大医学院精神科学系博士后研究员陈斯婧表示,治疗效果令人满意,证明数码化CBT-I介入程式可有效预防抑郁症;极高的完成率更反映全自主的治疗方式能有效鼓励青年患者积极了解自己的睡眠及身心健康并处理精神困扰。
香港新闻社
有视界·有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