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体版
香港 / 正文

何志平:惊蛰“打小人” 不负鲲鹏执天而行

昨天惊蛰,万物萌动复苏。香港特区政府民政事务局原局长何志平撰文称,青蛇惊蛰,提醒我们要“醒”,要“觉”,要“悟”,要“行”,冲破既有机制的困囿,以家国大局、民族复兴的鲲鹏之志,真正改革创新,打破困局。

文 | 何志平

昨天惊蛰,万物萌动复苏。在面临财政挑战的环境中,新一份财政预算案提出多项开源节流措施。特别要留意的是,长年以来本港的公共开支中,社会福利占了主要部分。回归前的岁月,港英政府一直都是聚焦于在香港赚钱,到回归前的一段时间,才“忽然”关注市民福利保障,而相关措施大都不是面向全体市民,为香港“埋雷”,让回归后特区政府应付沉重的社福开支。我们要“醒”,要“觉”,要“悟”,要“行”,洞悉公共财政压力根源,冲破既有机制的困囿,把公帑用在适当的地方。

我一直觉得惊蛰是二十四节气中最“动”感的词与最“动”感的存在。如《月令七十二候集解》中说:“二月节,万物出乎震,震为雷,故曰惊蛰。是蛰虫惊而出走矣。”“惊”有惊醒、惊觉之意,“蛰”为不食不动、蛰伏,惊蛰始,惊雷动,蛰虫醒,春雨至,太阳叫醒大地,春雷唤醒春天,你叫醒我,我唤醒你,人与自然、万物“重生”。

了解社福开支沉重的根源

今年惊蛰在农历二月,即卯月,卦象为雷天大壮,内卦是干,外卦是震,亦为雷。所以惊蛰的节气神是雷神,“惊蛰祭雷神”的典故也由古流传至今。汉代王充《论衡》记载,雷神形如力士,左手引连鼓,右手推椎击打,发出震天雷声。从而惊醒冬眠的虫兽,让春回大地,同时邪恶与瘟疫也会被雷声震得魂飞魄散,保护人间免受其害。

人们在惊蛰日祭雷神,祈求雨润万物、五谷丰登、身体康健、无病无灾。广东一带,民间则盛行祭白虎、打小人。香港市民更是排队集中在铜锣湾与湾仔之间的鹅颈桥下打小人,去晦气、发泄释怀及转运,2014年时香港公布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清单”里就有“惊蛰祭白虎”。

新一份财政预算案日前公布。2024/25年度政府开支中,社会福利以1,274亿元占开支总额的22%,医疗保障开支18.9% ,这两项便占了共40.9%的公共开支;再加上教育开支18.4%,共花了六成的政府开支! 很多人不明白,为何特区政府过去十年年度收入增长为41.09%,但开支增长却高达75.55%。

我想,主要原因有三:

首先,香港过往奉行“小政府、大市场”理财原则,导致所谓“藏富于商”“藏富于民”,造成政府穷、市民和企业富。

港英派福利只为管治需要

其次,是港英政府施行“无为而治”,从1960年代的“自由放任”构想转向1980年公布的“积极不干预”理财政策。港英政府的理财原则就是利用公权力,出政策,出关系,但基本不出资金。这种特殊的财政管治思维和手法,给香港带来深远影响。

最后,回归前,香港不是一个福利社会,但到回归前的一段时间,港英政府才“忽然”关注市民福利保障。港英管治的主旨在于赚钱,回归前的150多年,香港是一个典型的资本主义功利社会。

从1842年开埠到1900年代,香港社会都是一分为二、华洋分治。洋人享有高福利,华人生活在社会最底层,没有任何政府提供的民生福利。华人的卫生环境、生存条件恶劣,以致1894年鼠疫大爆发,港英政府不得不鼓励服务英商的华人买办捐款兴办以中医为主的华人医院,东华三院陆续开始建成。直至1950年代前,香港的医疗制度还是“两制”,香港普罗市民的社会福利完全靠华人社团和慈善机构负担,港英政府完全不作为。

1971年港督麦理浩赴任,任内推动民生建设改革,包括推出“居者有其屋”计划、九年免费教育等福利举措。港英政府逐渐提供社会福利,但相关发展中除了九年免费教育与公共医疗外,其他都不是面向全体市民,而且附带条件和要求。港英政府的福利政策仍然是以“救济”为主,最主要目的是为港英管治加装“安全网”。

1984年《中英联合声明》签署后,英国开始对香港“埋雷”。特别是在1992年“末代港督”彭定康上任后,削弱香港行之多年的行政主导,搞政治与管治分家,增加各方面对行政机关的掣肘。例如,一是把港英政府的多种政策功能和社会管理能力,下放分散到各非政府组织,壮大如医院管理局、金融管理局等独立机构的权力;二是成立各种监察政府的民间组织,特别是开放传媒,黎智英就是在此背景下于1995年成立《苹果日报》;三是推出社会综合保障援助计划,当时,港英政府每个月向符合条件的低收入居民每人发放2,000元补助,且对家庭不限人数、上不封顶。当年每月2,000元是内地人均GDP的数倍。

大派福利难持久

原国务院港澳办常务副主任陈佐洱在回忆录中,谈及1995年与彭定康等人关于跨1997年度财政预算案编制的谈判。陈佐洱在书中忆述,彭定康等人把大型基建和教育等长远见效的费用大大削减,转而增加社会福利,已经以每年高于经济增长5倍的速度搞了5年,而且要再干5年,直到2000年。陈佐洱认为:“自从现在这港督上任后,各项社会福利开支突然变成了一辆在崎岖道路上飞奔的高速赛车,如果继续这样往前开,不用多少年,将会‘车毁人亡’,车上坐的是600万香港老百姓啊!”

现今再看香港遇到的财政挑战,更觉陈佐洱30年前的惊世良言如春雷炸耳,彭定康等人根本是“装睡中的人”。

青蛇惊蛰,提醒我们要“醒”,要“觉”,要“悟”,要“行”,冲破既有机制的困囿,以家国大局、民族复兴的鲲鹏之志,真正改革创新,打破困局。

(作者系香港特区政府民政事务局原局长)

责任编辑:马欣
延伸阅读

香港新闻社

有视界·有世界

李家超邀社区客厅家庭礼宾府开派对 共度温馨圣诞

日媒:丰田决定在上海建厂 生产100%电动汽车

全球南方9国明年正式成为金砖伙伴国

李家超分享礼宾府圣诞装饰 祝愿平安喜乐

香港国安处通缉钟剑华等6人 悬赏100万

邓炳强:将向法庭申请没收许智峰犯罪得益 市民不应与潜逃者有任何金钱瓜葛

苏州辟谣大量外企撤离传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