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体版
观点 / 正文

​李春波:制定适切战略 应对关税战冲击

推动人民币国际化,是应对美元霸权冲击、重构国际金融秩序的核心战略。美国对华关税威胁与金融遏制已从贸易领域延伸至货币体系,通过打压人民币跨境使用、限制中资企业融资等手段削弱中国金融话语权。在此形势下,加速人民币国际化可降低对美元结算体系的依赖,而香港处理全球约75%的人民币跨境支付,其金融基础设施的完善能提升资本流动效率与风险对冲能力,构建多元化、抗冲击的跨境金融网络。

文|李春波

推动人民币国际化,是应对美元霸权冲击、重构国际金融秩序的核心战略。美国对华关税威胁与金融遏制已从贸易领域延伸至货币体系,通过打压人民币跨境使用、限制中资企业融资等手段削弱中国金融话语权。在此形势下,加速人民币国际化可降低对美元结算体系的依赖,而香港处理全球约75%的人民币跨境支付,其金融基础设施的完善能提升资本流动效率与风险对冲能力,构建多元化、抗冲击的跨境金融网络。

全球贸易与经济格局在关税战的冲击下正在发生深刻变革,香港作为国际金融和贸易枢纽,将不可避免地受到影响。但风险与机遇共存,通过物流、法律与金融优势打造“自由港2.0”,迎接中概股回流,并推动人民币国际化,将成为关税战中香港的核心机遇。

在美国对华商品征收“天价关税”后,香港转口贸易的优势发生了显著变化。一方面,原产地规则限制明确将香港商品视为中国原产地,即使经香港转口,仍需承担与内地相同的关税。另一方面,2024年通过香港转口的美国商品中,价值低于800美元的小额包裹占比达63%,美国取消小额包裹免税政策对跨境电商有明显冲击。

优势升级 主动破局

自由港政策是香港的立身之本,香港应推动制度创新与技术革命,构建“自由港2.0”。

第一,推动数字贸易新基建,将物流优势转化为系统性成本优势。数码港打造的区块链智能清关系统,将货物溯源时间从72小时压缩至15分钟。这不仅是物流成本的下降,更是对传统贸易规则的突破。

第二,强化法律与金融体系优势。香港国际仲裁中心作为首家境外仲裁机构加入中华人民共和国最高人民法院国际商事法庭“一站式”国际商事纠纷多元化解决平台,已吸纳了10家国际商事仲裁机构和2家国际商事调解机构入驻,程序耗时较美国法院更短。同时香港的金融优势仍可用于利润留存、资本运作和税务筹划。

第三,香港维持零关税有望形成进口价格洼地,吸引跨国企业建立分销中心。中方对美国精准反制后,美国电子产品直接出口内地的价格或不具吸引力,而美国商品经香港转口至内地的综合税负率不足5%。香港可通过较低的所得税与个税吸引跨国企业将香港作为亚太分销中心,缓解内地消费者的高关税压力。

打造差异化金融优势

目前在美上市的中概股被强制退市的概率有所提高。2月21日特朗普签署《美国优先投资政策》备忘录,对于中概股,该备忘录有两类内容可能带来潜在风险。一方面,该备忘录提出,为“保护美国投资者的储蓄并将其用于美国的增长和繁荣”,将确定《外国公司问责法》所涵盖的公司是否遵守了适当的财务审计标准;并审查外国子公司在美国交易所交易时使用的可变利益实体和子公司结构。另一方面,美国将研究加强对于美国对外投资的审查,可能影响投资于中概股的美国资金行为。

针对可能的中概股退市,以近年来各界所作的诸多准备工作来看,除个别特殊企业外,其余美国预托证券可迅速转至港股进行交易。若成功承接中概股回流,香港将加速融入“双循环”格局,一方面为内地企业国际化提供跳板,另一方面吸引更多海外资金配置中国资产。这种“双向开放”的深化,或将重塑全球金融权力结构。但需要注意的是,如果中概股在美国退市并回归港股,可能会对港股流动性产生虹吸作用。

人民币国际化应对美元霸权

推动人民币国际化,是应对美元霸权冲击、重构国际金融秩序的核心战略。美国对华关税威胁与金融遏制已从贸易领域延伸至货币体系,通过打压人民币跨境使用、限制中资企业融资等手段削弱中国金融话语权。在此形势下,加速人民币国际化可降低对美元结算体系的依赖,而香港处理全球约75%的人民币跨境支付,其金融基础设施的完善能提升资本流动效率与风险对冲能力,构建多元化、抗冲击的跨境金融网络。

2025年第一季度数字人民币跨境支付试点规模达1.8万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320%。未来应继续推动人民币柜台交易,通过支持人民币计价证券的发行与交易来提升人民币投资属性,从而推动人民币国际化,在美元霸权遭遇地缘挑战时,凸显香港的“离岸人民币中心”价值。

(作者系中信证券国际董事长)

责任编辑:马欣
延伸阅读

香港新闻社

有视界·有世界

李家超邀社区客厅家庭礼宾府开派对 共度温馨圣诞

日媒:丰田决定在上海建厂 生产100%电动汽车

全球南方9国明年正式成为金砖伙伴国

李家超分享礼宾府圣诞装饰 祝愿平安喜乐

香港国安处通缉钟剑华等6人 悬赏100万

邓炳强:将向法庭申请没收许智峰犯罪得益 市民不应与潜逃者有任何金钱瓜葛

苏州辟谣大量外企撤离传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