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正关注贸易战对各行各业带来的冲击,为分析香港劳动市场的就业风险与潜在挑战,岭南大学最新发表《数绘揾工——香港就业市场的大数据系列报告之一》,利用人工智能(AI)模型分析全港逾14万条招聘广告,结果发现,劳动市场高达四成职缺集中于进出口贸易、批发零售等易受外部环境影响的传统服务业。其中,零售贸易行业的“零工”趋势明显,比例约占两成;惟市场对于AI等高阶技术的需求不足百分之二。研究团队建议政府协助传统服务业从业员转型,并提供针对性的跨行业技能培训,以增强他们在贸易战经济格局下的就业竞争力。
是次研究由岭大文化研究系讲座教授潘毅教授领导,团队成员包括岭大文化与创意研究院助理教授(研究)宋鑫淼教授、岭大文化研究系助理教授(研究)周洋教授、香港浸会大学传播系研究助理教授陈安繁教授、广东工业大学社会工作系讲师金舒衡教授,以及中国农业大学人文与发展学院钱忠凯。研究团队系统性筛选香港十个高流量求职平台,搜集由2024年12月1日至2025年1月9日期间发布的142,901条有效招聘广告数据,并利用先进的大型语言模型Deepseek V3进行自动化文本挖掘,深入剖析香港劳工市场的现状,包括职位属性、技能要求及薪酬福利等多维度关键信息。
结果发现,本港招聘市场仍由传统服务业主导,超过四成招聘需求来自进出口贸易(包括批发零售)、金融及保险、住宿及膳食服务等行业。此三类行业的招聘职位数量各占约两万个,这些职位直接受制于中美贸易摩擦的风险,其稳定性备受考验。整体职缺当中,有逾八成(83.9%)为全职,当中初级岗位占四成(40.7%),高级职位逾两成(23.1%)。工作内容方面,管理与服务类职位合计超过六成,反映出香港既有的服务型经济结构。
虽然香港近年大力发展智慧型经济,推动人工智能及创新科技产业落地,惟是次调查发现,本港招聘市场侧重基础技能需求,不足四成(39.7%) 招聘岗位要求应征者具备基础电脑数码能力、约一成(11.7%)要求具备高级电脑技能,只有少于百分之二职缺表明须具备人工智能、大数据等高阶技术。招聘广告中,近六成职缺入职门槛低,无需大专以上学历,只有近三成职位要求应征者有大学或以上学历。在软技能方面,招聘广告高度聚焦于应征者要具备团队协作、注重细节与主动性等务实品质,但对创造力的需求相对较低。
另外,调查亦发现,以临时性、兼职、灵活性为特点的“零工”就业在本港劳工市场趋势显著,兼职占整体市场比例达一成三(13.2%);时薪制工作亦十分普遍,在整体市场中占逾一成(12.5%)。这种灵活用工模式虽满足了部分市场需求,但现行劳工法例对这类非标准雇佣关系下的工伤、医疗、退休保障(如强积金供款)覆盖不足,令大量灵活就业人士缺乏基本保障。
以劳工需求最大的进出口贸易、批发及零售业为例,该行业的职位近半聚焦于前线服务与基层(48.8%),而管理类职位仅占两成半(25.5%)。兼职比例显著偏高,近两成(19.1%),远超市场平均水平。另外,该行业对求职者的技能要求普遍低于市场平均水平,侧重吸纳能迅速投入基础岗位的职员。学历门槛显著更低,逾六成(63.8%)招聘岗位明确表示无需特定学历,语言要求相对宽松。基础数码技能的需求偏低,仅占两成八(28.8%)。
值得注意的是,无论全职或兼职,招聘市场均普遍存在工时、薪酬信息不透明的问题。五天工作周的工作虽占市场过半数(53.3%),但逾七成职位(71.3%)未注明具体工时,过半数(52.9%)未披露薪酬范围。研究团队又综合分析不同行业的整体招聘信息透明度,并以评分作对比,发现传统行业招聘信息的透明度普遍偏低,这种信息缺失不仅阻碍求职者评估工作质量,更可能导致工时过长、薪酬待遇不公等问题难以被有效监察,尤其对议价能力较弱的灵活就业群体影响更大。
领导是次研究的岭大文化研究系讲座教授潘毅教授表示:“本次研究清晰显示,香港经济结构高度依赖特定服务业,这种情况在中美贸易战背景下,将遭遇实质就业冲击。与此同时,零工经济的兴起正改变著工作模式,但本港的劳工保障体系未能跟上,许多灵活就业者实际上处于有工开,无保障的状态。加上工时、薪酬等基本信息的透明度不足,劳动力市场的公平性和效率有待提升。”
潘教授续指:“政府须检视贸易战对基层劳工的潜在冲击,加强零工经济的就业保障。现在是时候采取果断行动,为可能受影响的工人提供实质的转型支援,并为所有劳动者,尤其越来越多的灵活就业人士,建立一个更公平、更透明、更有保障的工作环境。”
研究团队认为透过及时的政策介入,能有效缓解外部冲击对香港构成的就业震荡,改善零工经济加剧下的劳工权益,并提升整体劳动市场的韧性和可持续发展能力。团队亦建议政府加强对受冲击行业的职业转型支援,推动受影响从业员向具增长潜力的新领域,例如绿色经济、医疗保健、创科辅助岗位等进行技能转移。
核心政策建议如下:
一、应对贸易战冲击,加速职业技能转型: 强化及调整雇员再培训局及职业训练局(职训局)课程,重点推动受贸易战影响行业(贸易、物流、零售等)的员工向新兴增长领域进行技能转移,并提升培训津贴及研究设立短期失业专项援助。
二、检讨与完善灵活就业保障:全面检讨现行劳工法例,评估其对灵活就业者的适用性,特别是在工伤、医疗、强积金等方面,并参考国际经验探索创新保障模式。
三、规范招聘信息披露,优先处理工时透明度:透过具约束力的守则或法规,要求招聘广告清晰列明薪金范围、工作时数范围、支付方式及主要福利,由劳工处监察执行。至于标准工时立法,鉴于其复杂性,建议政府积极考虑分阶段或分行业试行,但确保工时信息透明是保障劳工权益的关键第一步。
四、策略性提升未来数码技能:在强化普及数码素养的同时,策略性增加人工智能、大数据等前沿技术培训,为经济长远转型储备人才。
香港新闻社
有视界·有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