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体版
观点 / 正文

马超:中国难美国更难,贸易战没有赢家

曾经,中美两国民间交流源远流长。学术、文化、商业,人与人之间的沟通温暖而真诚。然而如今,贸易战与外交摩擦,让原本顺畅的沟通变得艰难。民间交流,原本是中美关系中最柔软珍贵的部分,如今却不得不在风暴中心艰难地前行。

文|马超

距离特朗普宣布震惊世界的关税政策,已过去一个多月,中美双方终于宣布要坐下来谈判。这一天的到来,让不少人等得都有些焦急了。美国国内的不确定性也持续加剧,经济滞胀的阴影愈发浓厚。尽管特朗普多次呼吁降息,但美联储按兵不动,并在声明中警告“失业率上升和通胀压力加剧的风险正在增加”。一个多月的贸易僵持,让普通人的生活切实感受到了动荡和压力。贸易战听起来遥远抽象,但它最终会影响每个人的柴米油盐,带来一个充满不确定性的时代。

民间交流的不确定:签证难办,温暖难续

这几天,为了促成香港大学中国商业学院与哈佛大学医学院的一项交流活动,笔者与哈佛大学医学院的同仁们反复开会讨论,既要全力准备行程,也要为可能的变化做好预案。原本一个普通的学术交流活动,却因为签证问题而变得充满不确定性。各方的工作量成倍增加,学生们从最初的满怀期待,到如今的担忧与不安。

事实上,贸易战的影响早已超出了经济和商业领域,迅速波及文化、教育和民间交流,近期,不少在美中国留学生遭遇签证撤销,学业突然中断,前途充满未知。有数据显示,2024年,美国F-1学生签证的拒签率创下了近十年的新高。而中国学生占美国国际学生总数的25%,他们恰恰是中美民间交流的重要组成部分。

曾经,中美两国民间交流源远流长。学术、文化、商业,人与人之间的沟通温暖而真诚。然而如今,贸易战与外交摩擦,让原本顺畅的沟通变得艰难。民间交流,原本是中美关系中最柔软珍贵的部分,如今却不得不在风暴中心艰难地前行。

社会的不确定性:买菜变贵了,日子更紧了

贸易战不会有赢家,美国对中国商品加征高额关税,看似“伤敌一千”,实际上却“自损也一千”。全球供应链因贸易战受到剧烈冲击,企业经营困难,物价迅速上涨,老百姓的日子变得更紧了。

生活好不好过,先看买菜钱够不够。身处美国的朋友,最近抱怨最多的,就是物价涨的太快了。超市里的鸡蛋尤为离谱。今年3月,美国鸡蛋价格已经创下45年来最高纪录,平均每打超过6美元,通胀率更是达到惊人的157%。生活成本的上升,让普通家庭的日常开销压力倍增。

2024年,美国13%的进口消费品来自中国。关税的增加,意味着美国家庭的支出将持续上升。更高的进口成本最终会传导到消费者身上,成为物价上涨的直接推手。而中国消费者同样难以置身事外。人民币汇率波动使得出国旅游、留学和购买进口商品的成本增加。无论对中美哪一方来说,这场贸易战最终的买单者,都是普通的消费者和家庭。

经济的不确定:供应链受冲击,企业挣扎求生

贸易战下,中美经贸关系进入僵局,全球供应链受到严重冲击。笔者的一位从事服装出口的朋友,因为美国加征高额关税,订单骤减,生意难以为继。他不得不选择经由香港转口出口欧洲市场,多一些手续,多一笔成本,也多了一份无奈。

为了严防中国企业绕道东南亚出口,美国对越南、柬埔寨等转口国家也加征高额关税,政策还朝令夕改,企业家们只能在剧烈的变动中艰难求生,全球价值链正在经历解构与重构的双重震荡。

政治的不确定:民粹情绪升温,两国裂痕加深

贸易战不仅是经济问题,它还助长了民粹主义的兴起。“美国优先”政策带来的排外情绪愈演愈烈,中美之间的裂痕也不断加深,例如,特朗普的儿子小唐纳德·特朗普不久前在网上发帖称,将所有留美的中国学生驱逐是个“好主意”。与此同时,一些州也出台了极具针对性的政策,例如佛罗里达州已禁止公立大学聘用中国公民。这些极端的政策和言论不仅在美国内部引发分裂,也吓退了那些想与美国建立联系的国际人才和合作伙伴。

与此同时,中国人对美国的整体态度也开始发生变化。根据美国卡特中心“中国焦点”项目近期的民意调查显示,33.1%的中国人对美国持负面看法。然而,接受调查的中国人仍普遍认为,中美之间的友好与和平关系对中国的持续繁荣至关重要。这种态度表明,尽管情绪上存在不满,中国仍愿意与美国和平共处。但值得警惕的是,贸易战导致的社会情绪负面变化,正在悄悄侵蚀两国人民之间本已脆弱的信任和好感。

希望民间友好,善意温暖人心

如今,中美终于坐下来谈判,这无疑是一个积极且重要的信号。希望双方能够找到共识,缓和紧张局势,让普通人的生活重新回归稳定的轨道。需注意的是,在不确定性寻找局势的缓解和稳定,更应该关注民间交流的力量。

尽管当下两国关系充满不确定性,但笔者与哈佛大学医学院同仁们的沟通中,依然能深切感受到彼此间的真诚与善意。每个人都在尽力推动交流,即便签证变得更难、外部压力增大,民间交往中流露出的善意与坚持依然令人倍感温暖。这种跨越国界的人文交流和民间互动,正是中美关系的“源头活水”,也是修复信任、寻找共识的桥梁。

或许,贸易战发展到今天,胜负早已不再是关键。值得关注的,是从经济到社会,从企业到家庭,每个人都在为不确定性带来的影响承受压力。

这个世界已经足够复杂,彼此之间的对立只会让生活更加动荡。中美两国的共同努力,不仅关乎国家利益,更关乎彼此民众的福祉。我们需要的,不是更多的争斗,而是更多的确定性与安稳。而这份安稳,正需要从加强民间交流开始,用真诚与合作为未来铺路。

(作者系香港大学中国商业学院课程总监)

责任编辑:马欣
延伸阅读

香港新闻社

有视界·有世界

李家超邀社区客厅家庭礼宾府开派对 共度温馨圣诞

日媒:丰田决定在上海建厂 生产100%电动汽车

全球南方9国明年正式成为金砖伙伴国

李家超分享礼宾府圣诞装饰 祝愿平安喜乐

香港国安处通缉钟剑华等6人 悬赏100万

邓炳强:将向法庭申请没收许智峰犯罪得益 市民不应与潜逃者有任何金钱瓜葛

苏州辟谣大量外企撤离传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