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梁海明
中央港澳工作办公室主任、国务院港澳事务办公室主任夏宝龙日前在澳门对工商界和企业家提出“四点希望”,当中提及,希望港澳发挥自身优势,突出重围扩大开放、拥抱世界。要大力拓展国际商业网络,继续巩固与传统市场经贸联系,主动对接“一带一路”等国家战略,积极开拓中东、东南亚、非洲等新兴市场。恰逢其时,行政长官李家超率领香港与内地联合代表团访问中东,拓展与卡塔尔、科威特的经贸合作。在“一带一路”倡议深入推进、香港锐意建设“中外文化艺术交流中心”的大背景下,特区政府和香港影视业界应更加主动拓展与中东国家的文化产业合作,尤其是加强与卡塔尔和科威特两国在影视领域的战略协作,以助香港与中东国家打造更多层次、多维度的战略伙伴关系,并藉此充实我国文化“软实力”。
卡塔尔科威特影视产业实力雄厚
卡塔尔近年来积极推动经济多元化转型,将发展文化创意产业作为提升国家软实力和实现知识型经济的重要支柱。2010年成立的多哈电影协会(Doha Film Institute)成为卡塔尔电影产业发展的核心机构,统筹全国电影创作扶持、人才培训和国际合作等事务。协会设立了卡塔尔电影基金,每年可资助8部短片和4部长片,为本土导演提供剧本开发、拍摄制作、设备租赁等支持。2022年,卡塔尔电影共有81部作品获得国际奖项,270部影片片段在全球电影节展映,凸显其在国际电影舞台上的崛起地位。此外,卡塔尔通过阿贾尔电影节和库姆拉电影节打造多元文化交流平台,推动青年创作者与全球行业接轨。仅2021年,第九届阿贾尔电影节线下观众从5,500人增长至13,000人,青少年评审人数也达600人,彰显其品牌吸引力。
卡塔尔还大力推动数字技术与文化产业融合,借助商用5G网络、人工智慧、云计算等前沿手段,提升影视制作和传播效率。卡塔尔投资局(QIA)作为全球第八大主权财富基金,截至2023年底资产规模已达4,290亿美元,为国家在国际影视合作中提供强有力的资金后盾。近年来,卡塔尔通过联合出品方式参与多部国际影片制作,屡获奥斯卡、戛纳等国际大奖,借助“联合出品+国际发行”的模式,在全球文化产业中占据一席之地。
引入更多国际化经验与创意力量
科威特则在“2035国家愿景”下推动经济结构转型,依托其深厚的文化底蕴与现代化基础设施,积极发展影视产业。1954年成立的国家电影公司(KNCC)长期主导全国影院业务,旗下Cinescape影院连锁系统技术领先,早年即实现数位化、3D放映与手机支付系统。科威特在阿拉伯湾地区率先发展电视和戏剧艺术,形成较为完整的放映、发行和制作体系。前线影业公司(Front Row)是海湾地区最大的电影发行商之一,自2014年起拓展数字平台合作,与iTunes、Netflix等开展版权分发,提升阿拉伯语电影的国际传播能力。此外,科威特电视用户中卫星电视占比高达97%,新兴媒体发展迅速,文化内容传播范围广泛。作为第一个与中国建交的海合会国家,科威特也积极推动中阿文化交流,2024年举办的“中国电影文化主题月”即体现了其对影视文化合作的高度重视。
作为亚洲影视重镇,香港拥有成熟的制作体系、国际化的发行网络、丰富的人才储备及中西文化融合的创作视角,具备参与国际合拍与内容输出的综合优势。这不仅是香港影视产业“走出去”的重要契机,也为中东国家提供了优质的合作伙伴,有助中东在快速发展影视产业的过程中,引入更多国际化经验与创意力量。
助力影视文化产业双向奔赴
特区政府和本港影视业界可考虑从以下几个方面与中东构建系统化、可持续的合作机制。
其一,建立联合制片机制,打造多元题材内容。香港可考虑与卡塔尔、科威特共同设立影视联合制片平台,由卡塔尔提供资金与国际展览渠道,香港负责创意策划与制作执行,科威特则可通过其强大的影院与电视网络实现阿拉伯语市场落地,从而共同打造具有国际传播力的影视产品。
其二,可考虑设立“香港—中东影视合作基金”,推动人才与内容共建。建议由香港电影发展基金、多哈电影协会、KNCC等机构牵头,共同设立专项资金用于支持三地青年导演、编剧、制片人参与联合创作、电影节交流、剧本孵化等项目,建立稳定且可持续的合作机制。
其三,打造“中阿影视合作周”。香港可在每年香港国际影视展、亚洲电影节期间设立“中阿影视单元”,集中展映来自卡塔尔、科威特、埃及等国家的优秀作品,同时推动香港原创作品在中东落地与译制,推动中阿影视双向奔赴。
其四,推动技术服务与本地化落地。香港可考虑输出其在后期制作、电脑合成影像特效、国际发行、字幕本地化等方面的优势,协助中东国家提升作品质量。
当前,“一带一路”倡议正加快从“硬联通”向“软联通”深入推进。香港更应顺势而为,将文化产业,尤其是影视合作,纳入高层对话与务实合作的重点议程,打造融合创意价值与经济潜力的多边合作新典范。
(作者系海南大学“一带一路”研究院院长、丝路智谷研究院院长)
香港新闻社
有视界·有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