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体版
香港 / 正文

内地医生点赞本港医疗 指服务质素高 系统先进成熟

5月14日,两名从粤港澳大湾区到香港进行交流的内地医生,在中央援港应急医院分享了他们在香港执业的心路历程。他们表示,香港的医疗系统非常成熟,医疗人员服务质素高,值得内地同行学习。

5月14日,两名从粤港澳大湾区到香港进行交流的内地医生,在中央援港应急医院分享了他们在香港执业的心路历程。他们表示,香港的医疗系统非常成熟,医疗人员服务质素高,值得内地同行学习。

大赞港医疗系统非常先进

“香港的医疗系统非常先进”,这是梁崇芬医生在评价香港医疗系统讲的第一句话。他提到两点:一、在医管局系统内,包括医生、护士及各专业同事,对病人的服务非常好,从病人下车到做检查,都有专人接待、招呼,并指导病人适应检查流程。二、香港医生的专业素质高,对国际性指南把握到位,能接触到最新的指南和技术。

叶锦宁医生亦认为,香港的医疗系统非常成熟。他指,香港医管局系统内有所有病人的看病纪录,全面地记录病人包括疾病诊断、治疗、转归及康复等情况,而且皆可查询,有助于医生全面了解病历,给出最适切的治疗方式,提高诊断效率。

新界东医院联网临床服务统筹冼艺泉医生表示,由于做胃肠镜检查的人手充足了,也能帮更多香港市民发现早期癌症。图为两名内地医生在香港执业的中央援港应急医院。记者 蔡启文摄

内地须有全国通用病历系统

他提到,内地病人的病历只记录在他所接受治疗的医院,当患者到其他医院看病时,医生没法读取病人病历,只能根据病人描述及不完整的纸质病历给病人问诊。由此可见,一个全国医院通用的电子病历系统十分必要。叶医生还表示,他在医院看到很多辅助工作人员会不停地打电话,积极跟进病人情况,这样能更准确把握病人的治疗和康复过程,是对病人最负责的表现。

据悉,梁崇芬医生2007年中山大学中山医学院(临床医学专业)毕业,任职于广东省中西医结合医院,有18年临床经验,也在内地取得消化内科副主任医师资格,以及消化内科3至4级手术资格。

叶锦宁医生2011年在北京大学医学部(外科学专业)博士毕业,任职于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胃肠科,有14年临床经验。在2012年成为胃肠外科副主任医师,熟悉胃肠肿瘤,腹腔镜及机械人手术。

指香港工作较内地轻松

两名医生一同于2024年11月来港交流,加入新界东医院联网内科团队,每周工作5天,其中4天在中央援港应急医院做胃镜检查,1天到雅丽氏何妙龄那打素医院做胃镜及肠镜检查。

谈及上岗前的培训,两名医生均表示,医管局顾问医生以一周的时间,让他们熟悉一下医管局系统及如何运用,包括如何进入病人的档案、采图、写报告,工作流程和安全生产等。梁医生还表示,香港的系统都是用英文,担心自己的英文不过关。叶医生指,同一款药,香港与内地的命名都是不同的,让他有所疑惑。但在顾问医生指导下,两名医生都慢慢熟练在工作中使用英文和适应了名称的区别。

谈及在香港的工作量,两名医生均表示:“轻松不少。”叶医生表示,以前在内地除了做胃肠外科手术和照胃肠镜外,还有在科室收症问诊,现在在香港只做胃肠镜,比以往轻松。与市民交流方面,两名医生均表示自己是广东人,从小开始讲广东话,因此与病人交流十分顺畅。

内地医生来港支援胃肠镜排期大幅缩短

自香港医管局开始引入非本地培训医生后,不少医生来港交流,支援胃肠内视镜检查服务。5月14日,新界东医院联网临床服务统筹冼艺泉医生接受媒体访问时介绍,非紧急病人进行胃肠镜检查的平均等候时间从一年缩短至两到三个月,效率大幅提升。两位内地交流医生的案例中也提到,做胃肠镜检查的人手充足了,也能帮更多香港市民发现早期癌症,早诊断早治疗。

助市民发现早期癌症

从内地到港交流的梁崇芬医生和叶锦宁医生分享了他们在胃肠镜检查中的实际案例。梁医生提到,一位72岁伯伯属于征状不明显的非紧急病人,因肚胀前来就诊,胃镜检查发现胃部光滑,但存在一个小病变。作为一名胃肠镜的医生,梁崇芬拥有较高的敏感性,马上进行了活检,最终确诊为胃癌。这一案例充分展示了胃肠镜检查在早期发现癌症方面的重要作用。

叶医生则分享了一个高龄病人的肠镜检查经历。该病人肠道准备不佳,且进入检查室后不久,医生便发现其肠道存在较大且接近癌变的息肉。若取消此次检查,病人将需长时间等待下一次检查,届时息肉可能已发展为癌症。因此,医生们花了近两小时为病人仔细清洗肠道,并逐一切除息肉,成功避免了病情的恶化。

冼医生强调,这些案例充分体现了“病从浅中医”的重要性,以往病人可能需要长时间等待检查,从而错过最佳治疗时机。冼医生表示,两位内地医生都是非常资深的专家,他们的到来并非单纯为了学习香港的医疗系统,更重要的是为香港市民提供优质的医疗服务。

来港交流非本地医生至今有234人

据了解,中央援港应急医院在2023年10月底开始了包括胃肠内视镜检查在内的多项服务。截至2025年4月30日,已为接近5500名患者提供胃肠内视镜服务。冼医生介绍,目前中央援港应急医院有两间检室,每星期可提供20个服务时段,每个时段为7到8名病人提供检查。

至于非本地医生的概况,截至2025年4月30日,共有234人在医管局工作,同时有67人参与交流。参与交流的非本地医生中,50名来自大湾区及上海,另有17名来自马来西亚、菲律宾及英国等地,涵盖超过10个专科,包括麻醉科,综合内科,眼科,放射科及外科。

(记者木子)

责任编辑:马欣
延伸阅读

香港新闻社

有视界·有世界

李家超邀社区客厅家庭礼宾府开派对 共度温馨圣诞

日媒:丰田决定在上海建厂 生产100%电动汽车

全球南方9国明年正式成为金砖伙伴国

李家超分享礼宾府圣诞装饰 祝愿平安喜乐

香港国安处通缉钟剑华等6人 悬赏100万

邓炳强:将向法庭申请没收许智峰犯罪得益 市民不应与潜逃者有任何金钱瓜葛

苏州辟谣大量外企撤离传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