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料图。
香港中通社5月19日电(记者 梁嘉轩)香港医院管理局日前邀请了两位来自湾区内地城市赴港交流的专科医生,到位于香港落马洲河套区的中央援港应急医院分享。有医生指出,此次交流有助于日后服务湾区内地港人患者。
为解决香港医疗系统长期人手不足问题,“大湾区医疗人才交流计划”于2022年推出,以纾解香港公共医疗系统的压力。参与计划的医生、护士及中医师都是内地医疗机构的专家及护理工作的骨干,经验丰富。通过持续的交流深化合作,可促进粤港两地医护人员及临床服务优势互补。
香港医院管理局新界东医院联网临床服务统筹冼艺泉介绍,截至4月30日,医管局共有301名非本地培训医生,其中234名医生在医管局工作;另外有67名医生来港参与交流,大部分来自内地。当日到场的两名医生则会在港交流一年,其中一周有4天在中央援港应急医院,另有1天在综合型的那打素医院。
虽然他们首次来港行医,但在湾区内地城市也不时会遇到香港患者。来自广州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的胃肠外科副主任医师叶锦宁告诉中通社记者,过去在派驻到中山一院的南沙院区期间,曾经遇到过需要治疗疝气的香港病人,由于该手术在香港属于非紧急手术,所以轮候时间较长,不过当时他对病人所描述的情况不太了解,“以前会觉得他们为什么这么著急?”他相信日后在接触到香港病人时,能更理解他们,并针对他们的病情做出更好的安排。
据了解,香港长者自去年起可以在叶锦宁工作的中山一院及其南沙院区使用长者医疗券,因此到该院就医的香港长者明显增加。
香港新闻社
有视界·有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