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科学院院长兼香港中文大学校长卢煜明教授和香港大学荣休副校长李焯芬教授,日前在他们的母校圣若瑟书院与超过五百多名来自该校及其他中小学的师生,分享科研经历。卢煜明形容目前是香港科创的黄金时代,李焯芬表示现时香港科创发展资源较很多外国地方优胜,希望香港学生好好把握机遇。
圣若瑟书院今年创校150周年,举办连串活动,并联同今年庆祝创立10周年的香港科学院,在17日举办科学论坛。“无创产前检测之父”卢煜明教授为该校1983年中七毕业生,他忆述在中学时已对生物科有兴趣,当年他的生物科恩师也在论坛现场。今次他以“为医学诊断创造新科学范式”为题,与校友分享他的科研以至创业之路中的起跌。
卢忆述自己从煮公仔面、看电影《哈利波特》,启发研究的方向,最终突破技术瓶颈,又提到与史丹福教授就专利权打官司的往事。卢坦言,在科学界中要成为第一次才有价值,第二次已变成First Loser。卢寄语有志成为科学家的学生,要细心留意生活中的细节,往往可以从看似不相关的事中获得灵感。他并藉着其申请专利的经验,建议有志把技术产业化的人士开设公司申请专利,为自己争取发球权,产生更高的经济价值。
国际著名岩土力学及水利专家李焯芬教授在1965年于圣若瑟书院预科毕业,职业生涯中曾参与国内外多个核电站、大坝及基础设施的建设,当中包括长江三峡水电工程项目等。他在论坛上分享了“三峡大坝的过去、现在及未来”。李忆述当年在中学,每个课室都有图书柜,老师要求同学们每两周提交读书报告,使他培养出阅读习惯,受益一生。
如果时光倒流,返回中学时代,又会有甚么说话想对自己说?李焯芬笑言,他会告诉自己珍惜学习机会,无论未来选择甚么职业或路向,只要用心做好想做的事,就会从中找到趣味,把事情做好。他寄语学生要“活好当下”,在每个时段专心做好一件事,不要分心。
有参与者则问到,人工智能如何帮助科研及建筑工程的工作,人类又会否被取代。卢煜明说,人工智能会是人类科技史其中一个最重要的发明,未来会扮演着重要角色,例如看显微镜、X光片、手术机械人等,都可以用到人工智能,在场的年轻人都应在人工智能方面好好装备。李焯芬亦指人工智能可以整合大数据后进行分析,例如预测山泥倾泻的风险、优化电力调动等,辅助了很多专业工作。
圣若瑟书院校长郭迪民表示,这科学论坛不仅是庆祝过去的日子,亦是肯定学校对未来的承诺;圣若瑟书院培养了不少年轻的科学人才,亦为学生提供创造力、思考分析及创新热情的氛围。他希望此活动可以提供学习和启发新思维的宝贵平台,鼓励下一代追求对未来有意义的发现。
香港新闻社
有视界·有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