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料图。
近日,商务部印发《深化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改革创新以高水平开放引领高质量发展工作方案》(以下简称《工作方案》)。商务部副部长兼国际贸易谈判副代表凌激在27日国新办发布会上介绍,《工作方案》共提出4个方面16项政策举措,包括鼓励生物医药、高端制造等领域外商投资,支持数字服务出口,支持“数实融合”等。会上商务部还透露,下一步将在“一个加强、三个加快”四方面,包括重点推进科技创新与产业创新的融合联动、支持国家级经开区创建未来产业孵化器和先导区等方面,出台支持国家级经开区发展新质生产力的具体措施。
商务部研究院学位委员会委员白明对点新闻记者提到,迄今为止,中国的经济技术开发区发展已经超过40年时间。作为对外开放的园区,各地的经济开发区始终走在推动高水平对外开放的前列,不仅对加快对外开放起到了引领作用,对拉动国内经济增长带来的贡献,也是有目共睹。数据显示,到2024年,全国经济技术开发区已经达到232个,遍布31个省(区、市),创造地区生产总值达16.9万亿元人民币。贡献了全国24.5%的外贸总额以及23.4%的实际使用外资。
白明认为,这次的《深化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改革创新以高水平开放引领高质量发展工作方案》,进一步强化其作为“制度型开放重要平台”的定位,在很大程度上让经济技术开发区的未来发展有了新的方向,比如打造新质生产力,尤其是结合了AI技术等高科技元素的高标准数字园区、智能工厂以及未来产业等。
白明指,“国家所需,香港所长”的理念同样适用于国家级经开区的合作需求。在经开区提质增效的过程中,会释放出大量需求,包括高端服务、国际贸易、金融创新、人工智能、生物医药等战略性新兴产业,而这些,正是香港作为自由港和国际金融中心的优势所在。
白明续指,香港应当勇于担当,主动对接经开区需求。除上述领域,经开区在数据跨境流动、知识产权保护等领域的国际接轨方面,还需要香港发挥普通法体系和国际规则衔接的优势。他强调,这种对接不是单向的,而是双向互惠互利的,关键在于香港要准确把握经开区转型升级中释放的需求信号,主动作为。因此,在“开发区所需,香港所长”的理念下,香港应将优势转化为服务国家发展的实际贡献,也可以说,凡是香港能发挥“所长”的地方,就是香港的机遇。
据悉,《工作方案》中支持具体产业的举措有:鼓励生物医药、高端制造等领域外商投资,支持数字服务出口,建设内外贸融合发展产业集群、国际枢纽物流中心等;为经开区赋权赋能的举措有:加大先行先试授权、支持经开区与自贸试验区协同发展、加强招商队伍建设、优先安排品牌活动等;涉及财税的举措有:指导落实外商投资企业利润再投资递延纳税政策。
发展新质生产力方面,支持国家级经开区制造业发展提质升级、“数实融合”,就是数字和实体经济融合的相关举措,包括支持重大技术改造和大规模设备更新,发展服务型制造,孵化未来产业,建设高标准数字园区、智能工厂、算力基础设施等。此外,《工作方案》还提出了稳定产业链供应链、促进产业转移承接等务实举措。
(点新闻记者朱烨报道)
香港新闻社
有视界·有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