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新闻社综合报道 自7月8日起,中国南方航空在广州至北京大兴的往返航线上正式推出"一刻登机服务"。这项创新服务全面取消了传统值机的值机截载时间限制,乘客仅需在航班计划起飞时刻前15分钟完成安检流程并抵达指定登机口即可。此项调整通过优化地面服务流程,有效提升了旅客出行效率与乘机体验。
广州飞北京乘客正在办理值机。
技术支撑的分钟级革命
这项创新背后,是整个民航系统的协同作战。在广州白云机场T2航站楼的控制中心,一块实时刷新的“航班健康度”大屏格外醒目,上面跳动着值机进度、安检通过率、廊桥使用率等18项关键数据。工作人员介绍,正是这套基于5G和物联网的智能调度系统,让“15分钟登机”从不可能变为可能。系统会根据旅客实时定位数据,动态调整安检通道开放数量;通过AI算法预测行李托运高峰,提前调配行李分拣设备;甚至能根据天气预报,提前4小时调整远机位摆渡车的发车频次。这种“预判式运营”模式,比传统的“指令式调度”响应速度快3倍以上。
国内民航业普遍提前30—40分钟关闭值机柜台,而“一刻登机”通过智能化技术升级及业务变革,将时间压缩至15分钟,减少了传统值机截载时间对旅客改签的限制,为临时改期、突发差旅、赶早班/晚班机、高频商务出行等群体提供极大的便利,进一步把时间留给旅客。
中国立体交通体系的效率革命
从行业发展维度看,“一刻登机”或许是民航业转型的关键一步。中国民航局发布的《“十四五”通用航空发展专项规划》中明确提出,要“构建便捷高效的空中交通网络”,而时间效率正是便捷性的核心指标。南航的这次尝试,本质上是用技术创新重构“旅客-机场-航司”的生态关系:通过数字化手段减少无效等待,用服务设计弥合流程断点,让航空出行从“完成位移”向“品质体验”升级。这种转变与高铁网络的“公交化运营”形成呼应,共同推动着中国立体交通体系的效率革命。
民航的高效革命正从广州白云机场的廊桥延伸出去,未来将有更多城市的旅客体验到这种“分钟级”精准出行,中国民航的服务标准已悄然改写。
香港新闻社
有视界·有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