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慰安妇”雕像
(香港文汇报新闻调查部)日占香港“慰安妇”历史研究的长期缺位,使具公众教育意义的相关展览与资料长期付之阙如。香港学术界研究破冰,为香港特区政府后期工作的展开提供良好基础。康文署回覆香港文汇报采访时表示,香港抗战及海防博物馆与香港历史博物馆将于8月底开始与内地博物馆进行合作,就中国人民粤港两地抗战史进行系统展出,其中亦会涉及包括香港在内的“慰安妇”内容。教育局亦表示,支持教师讲授中国抗战及日军暴行相关历史知识,传承中国军民共赴国难、守土卫国的爱国精神,培养坚毅、国民身份认同等正确价值观。香港抗战历史研究会会长吴军捷则建议香港爱国主义教育小组发起相关活动,于全香港范围内搜寻包括慰安所在内的抗战时期遗址,以警后人。
据香港文汇报记者了解,有展览和收藏香港日占时期历史及文物的相关展馆,主要集中于香港抗战及海防博物馆、香港历史博物馆。惟海防博物馆的展览主要聚焦于抗战历史、东江纵队、日军侵港与战俘经历等内容;香港历史博物馆的“香港故事”展区也涵盖日占时期的历史,但亦无香港“慰安妇”议题呈现。
市民游客吁增历史教育
市民罗小姐接受香港文汇报采访时表示,抗战胜利距今已有80年,此前完全不知道香港曾经设有慰安所。她认为特区政府有必要加强历史教育,除了让后人不忘抗战的残酷,更应让后世铭记和平的可贵。
“慰安所就是侮辱妇女的地方,日本对我们国家的侵略行为非常残忍。”来自深圳的游客钟先生强调,这段历史对国人而言难以磨灭。他呼吁两地加强宣传教育,包括学校需增加“慰安妇”历史学习,曾被设慰安所的城市也应多做一些历史教育。上海游客李先生直言,日军强征性奴是反人类行为,“如果你的家人,被日军这样凌辱,你也会同意吗?”他认为内地和香港都需通过更多元的方式进行抗战的宣传教育工作。
他们表示,香港政府职能部门应该于尚存或已被改建的慰安所原址建筑旁,附立相关标示牌展示原建筑图像和文字信息,将相关研究的最新成果呈现给市民与游客。
“慰安妇”史料将入两抗战展
康文署新闻及公共关系组(文物及博物馆)新闻主任严凯衡回覆香港文汇报称,香港抗战及海防博物馆与广东革命历史博物馆正联合筹划有关抗战专题展,集中展示中国共产党在粤港两地的抗战活动,当中亦涉日军侵占粤港两地历史,包括日军曾在广州及香港设立慰安所的资料。相关专题展预计在8月底开始,展期约一年。此外,香港历史博物馆也与中国国家博物馆联合筹划于8月底至12月中旬开展抗战专题展,从宏观角度阐述抗日战争历史,其中亦包括日军设立慰安所相关史料。此外,两馆亦会通过电影放映、工作坊、专题讲座等方式增强公众对抗战历史的认识。其并强调,康文署会委托专家学者,就抗战的不同历史内容进行研究,并会适时将研究成果通过展览或不同活动方式,向民众进行推介。
教育局发言人称,教育局一直重视与抗日战争相关的历史教育。惟教科书对“慰安妇”的历史表述方式各有不同,教师将秉持专业判断,按史实讲授和阐述相关课题。教育局强调,支持教师讲授中国抗战及日军暴行相关内容,并举办悼念活动或读书奖励计划、学生培训活动等,丰富师生抗战历史知识,传承中国军民共赴国难、守土卫国的爱国精神,培养坚毅、国民身份认同等正确价值观,更冀学生了解战争的残酷,珍惜来之不易的和平。
寻找日占时期遗址以警后人
香港抗战历史研究会会长吴军捷接受香港文汇报记者采访时表示,日军侵占香港三年零八个月罪行累累、罄竹难书,其间强奸妇女难以计数。日军于湾仔区、大佛口、西环等地遍设慰安所,以控制粮食供应等方式威逼、利诱妇女充当“慰安妇”供其蹂躏。“近期,有人在沙头角担水坑村也发现疑似慰安楼的建筑。”吴军捷建议,香港爱国主义教育小组应该发起“寻找三年零八个月历史见证人及历史痕迹活动”,在全香港范围内搜寻包括慰安所在内的抗战时期遗址以警后人。吴军捷表示,香港抗战历史研究会联同友会,将在8月15日日本投降纪念日举办“纪念胜利 守护和平”活动,重现当年香港千家万户抗战的历史,全力推动铭记历史的工作。
香港新闻社
有视界·有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