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新闻社8月5日报道 天文台今日(5日)清晨5时50分改发黑色暴雨警告,持续11小时15分后,下午5时05分改发黄色暴雨警告信号。政府发言人今日(5日)表示,本港广泛地区持续受到暴雨影响,多区出现水浸及山泥倾泻,各相关部门迅速应对,全力将暴雨影响减至最低。
自昨晚(4日)深夜起,政府的紧急事故监察及支援中心一直持续运作,由各相关部门的首长级人员实时密切监察全港市面的情况,迅速作出协调应变及行动,严阵以待并高效统筹协调各政府部门全力出动,处理水浸、山泥倾泻、塌树和道路阻塞等情况,致力减低恶劣天气对市民的影响。
渠务署一直与天文台保持密切联系并作好准备,于昨晚10时35分启动紧急事故控制中心,并派出紧急应变队伍主动巡查过去容易水浸的地点,包括柴湾及黄大仙。由于持续暴雨,多个地方出现水浸,渠务署共派出180队紧急应变队伍,动用约620人及多部强力排水机械人,包括三部“龙吸水”,与其他政府工务部门紧密合作,在全港各区处理水浸个案及清理渠道。至今日下午三时,已确认29个水浸个案,并完成处理其中24个个案及清除水浸,当中包括玛丽医院的水浸个案,受水浸影响的道路亦得以大致回复正常运作。渠务署紧急应变队伍正全力处理余下地点的水浸个案。
土力工程处亦于天文台发出山泥倾泻警告后,迅速启动紧急控制中心。截至今日下午2时30分,土力工程处接获共15宗位于西贡、大埔、葵涌、大屿山、南区、半山、湾仔、沙田及坪洲等地区的山泥倾泻报告;已安排人员视察山泥倾泻事故地点,并已联络相关部门安排所需的斜坡紧急工程。
在暴雨警告信号期间,消防处截至今日下午4时共处理42宗有人被困升降机报告、175宗自动报火警系统报告、36宗树木倒塌报告、7宗山泥倾泻报告,以及69宗水浸事故报告;在其中2宗水浸事故共协助6名市民到安全地方。
路政署辖下的市区和新界紧急控制中心在昨晚红色暴雨警告信号生效后启动,协调处理紧急道路事故的工作,包括在南区、大埔和西贡等发生山泥倾泻的路段清理山泥,以尽快开通最少一条行车线予公众使用,并继续跟进斜坡紧急复修工作;以及在各区出现水浸的路段,迅速清理受泥水和杂物造成淤塞的路旁集水沟后,即时重开受影响路段。
运输署紧急事故交通协调中心在黑色暴雨警告信号生效期间继续24小时运作,并提升级别,密切监察全港各区主要干道、隧道和桥梁等重要道路的交通及运输情况。协调中心加快评估暴雨对交通造成的影响,并与相关部门和公共运输服务营办商紧密沟通,督导和协调公共运输服务,应对乘客需求。署方持续检视各主要干道及没有替代路线地点的连接道路清单,务求快捷分辨出须优先清理水浸和路面障碍物的位置,便利相关部门执行清理工作,尽快开通阻塞道路,尽早全面恢复公交服务,将对市民出行的影响减至最低。
在黑色暴雨警告信号生效期间,前线警务人员坚守岗位,在多区协助受暴雨影响的居民,处理因水浸被困的车辆和清理乡郊淤塞的渠口,疏导交通。
政府呼吁市民,山泥倾泻警告现时仍然生效,市民应远离斜坡;驾驶人士亦应避免驶经山区或在斜坡下停泊车辆。居住在靠近斜坡地方的市民,应尽量留在远离斜坡的房间,并尽量逗留在较高的楼层。如市民收到通知需要疏散,应配合救援人员的指示,即时撤离到安全地方暂避。如市民发现所处地点附近发生山泥倾泻,应立即离开,并在安全的情况下报警。
此外,民政事务总署至现时合共开放15个临时庇护中心,供有需要市民入住。民政事务总署紧急事故协调中心已由凌晨时分开始运作,协调各区工作及传递信息,迅速跟进各项紧急事故报告。各区民政事务处亦已启动相关应对工作,包括协调其他部门和机构作出支援,并动员区议员、地区“三会”委员及关爱队向区内易受水浸影响的居民发放最新的天气资讯,提醒他们注意安全。
房屋署联络中心于红色暴雨警告信号发出后迅速启动,处理突发事故。截至今日下午4时,联络中心收到49宗住户查询,已即时通知相关组别跟进处理,迅速提供协助。其中葵盛西邨一座大厦短暂停电的个案,经抢修后现时电力供应已恢复。房屋署前线同事亦紧守岗位,作出应对暴雨防范措施,加强巡查,各屋邨设施整体运作未受影响。房屋署会继续与各部门协作,保障公共屋邨居民的安全。
现时本港天气仍然不稳定,政府提醒市民留意最新天气消息及交通情况报告。政府各部门人员会继续全力进行应对及善后工作,而关爱队亦会继续向有需要市民提供支援。
香港新闻社
有视界·有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