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新闻社8月6日鸡西电 李强总理在今年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到“引导支持社会组织、人道救援、志愿服务、公益慈善等健康发展”,这是“社会组织”第16次被写入政府工作报告。近年来,党和国家对社会组织的发展越来越重视,黑龙江省鸡西市滴道区民政局依托“民政情·暖滴行”党建服务品牌,通过“小组织”筑牢服务根基,“小机制”织密服务网络,“小帮扶”纾解民生难题,走出一条社会组织深度参与困难群众帮扶的创新之路。
“小组织”撬动“大能量”
滴道区民政局以社会组织孵化基地建设为抓手,坚持资源整合,采用场地共享、人员共用、工作联动等多种方式,构建“区-乡(街道)-村(社区)”三级联动培育体系,重点孵化助老扶弱、公益慈善、社区治理等6类社区社会组织。通过“党建+社会组织”模式,将党建要求写入社会组织章程,培育出“银龄互助”“帮帮团”等211家社区社会组织,实现城市社区平均拥有10个、农村社区平均5个社会组织的目标,参与倡导多样化特色活动40余场,服务辖区居民3800余人次。
在白云社区“积分超市”的货架前,低保户王大爷通过参与社区环境整治、文明劝导等活动积累积分,用布满老茧的手领取着生活用品,黝黑的脸上绽开笑容:“这积分都是我实打实挣来的,能减轻我不少生活压力!”白云社区“积分超市”由社区社会组织“帮帮团”协助运营,已吸引23户困难家庭参与社区治理,真正让特殊群体从“受助者”转变为“共建者”。
白云社区“帮帮团”为居民兑换生活用品
“小机制”汇聚“大合力”
滴道区民政局建立“民政主导、社会参与、市场补充”的服务体系,创新“1+4+N”联动机制,以区民政局党支部为核心,联动慈善会、社工站、社区社会组织、志愿服务队四方力量,建立“需求发现-项目设计-资源链接-服务跟踪”闭环机制,组织社工站工作人员深入低保户、孤寡老人、困境儿童家庭,将收集到的困难、需求进行梳理、分类、筛选,形成清单,设计详细的帮扶措施,链接慈善会、爱心企业、社区社会组织等,号召党员干部、志愿服务队完成“微心愿”,已开展访谈965户,完成个案服务115次,精准对接精准帮扶。
“过去总担心独居出意外,现在经常有社工上门,每次来都带好多东西。”电厂社区低保户徐大娘看着前来探望的工作人员,眼里泛起泪光。这间老房子,见证了社会组织在基层治理中发挥的“末梢神经”作用,更架起了党和政府联系服务群众的“连心桥”,通过“主动发现”机制,让腿脚不便、独居在家的困难群众足不出户即可享受全方位、零距离的关爱服务。
区民政局深入困难群众家中了解群众需求
“小帮扶”彰显“大情怀”
滴道区民政局创新“物质+服务”救助帮扶新模式,组织专业社工团队为特困供养人员、孤残儿童等群体定制个性化服务方案。开展“数字鸿沟”智能手机教学小组活动8个,服务780人次,帮助辖区老年人开启智慧生活;开展“快乐相伴·守护橙长”关爱困境儿童小组活动3个,服务困境儿童269人次,鼓励困境儿童保持乐观心态,积极生活;打造“慈善资源库”,建立企业捐赠、慈善一日捐、文艺义演等资源筹措渠道,累计链接口服溶液、口罩、助学资金等物资价值130万元,惠及困难群众3000余人次。
在蛇年春节来临之际,滴道区民政局联合社工站精心策划的“暖心年夜饭”活动,40余位特困、孤寡、留守老人围坐在冒着热气的四喜丸子、酱焖肘子等年夜饭前,笑声与碗筷轻碰声交织成温馨的乐章。特困户王爷爷说“以前过年都冷冷清清,今年社工们接我来这儿,和大伙儿唠着家常看看表演,这才叫过年啊!”。这场特殊的团圆宴,搭建起空巢老人与社会关爱的情感纽带,依托“小组织”释放“大能量”,用实实在在的“小行动”托起惠民利民“大民生”。
区民政局联合社工站开展暖心年夜饭活动
香港新闻社
有视界·有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