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新闻社8月6日鸡西电 黑龙江省鸡西市滴道区委宣传部坚持以习近平文化思想为引领,聚焦“在哪讲、怎么讲、讲什么”三个关键点,积极探索创新理论宣讲新路径,创建“滴声嘹亮”理论宣讲品牌,从“新”出发,欣“心”向荣,充分发挥本地人才优势,全方位、多维度开展特色宣讲活动,把理论“大餐”做成百姓“家常菜”,宣出“烟火气”,让政策理论“更够味”,在守正创新中厚植理论之根,在以心换心里绽放思想之花。
育“新”力量激“心”动能。以领导干部、年轻骨干、行业专家为主体,吸纳“巾帼力量”“乡音名嘴”等多元角色,组建“星火燎原”“橄榄绿”“志愿青禾”“乡言乡语”等50余支灵活宣讲队伍,选拔15名中小学生组建“红领巾宣讲队”,开展“强国有我”“榜样力量”“健康成长”等12个主题宣讲活动,通过录制短视频、举办校园宣讲会等形式,让青少年成为理论传播的“小使者”,有效形成“领导干部带头讲、业务骨干深入讲、青年少年创新讲、基层群众互动讲”的多元化宣讲格局。针对基层宣讲力量专业性不足、水平不一等问题,打造“滴灌式”赋能体系,组织开展学习贯彻全国两会精神专题辅导,提高宣讲团成员的理论素养和宣讲技能,形成“专家把方向+骨干创精品+草根接地气”的立体化人才梯队,让宣讲既有政治高度又充满情感温度,培育“新队伍”触达“心需求”。
滴道区民政局开展“缅怀先烈 文明祭扫”主题宣讲活动
以“新”载体传“心”声音。利用“固定课堂”集中学、“炕头讲堂”上门学、“地头学堂”实践学、“精品微课”网上学,突破传统“单行线”模式,构建“固定+移动”“线上+线下”多车道传播矩阵。线上依托“滴道微讯”公众号开通【滴声嘹亮】专栏,发布宣传稿件100余篇,制作“我是小小宣讲员”系列微视频,以童趣视角传递大道理,发布《让“养老”变“享老”》《中央一号文件精神解读》《做一粒基层的种子》等精品短视频15个,累计播放量达5万次;线下通过干部领学强化思想根基、炕头宣讲传递政策温度、社区义诊添加健康活力、广场律动展出文明新风,深入开展理论宣讲进机关、进社区、进乡村等七进活动,精准对接群众生活与精神需求,开展贴近式、融入式特色宣讲活动300余次,覆盖群众超10000余人次,将“高深理论”转化为“方言故事”“鲜活案例”,以“唠家常+送政策”形式打破沟通壁垒,融合“新媒介”浸润“心体验”。
滴道河乡新民村“炕头课堂”宣讲全国两会精神
用“新”话语讲“心”故事。紧紧围绕学习宣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这一主线,以党的二十大和二十届二中、三中全会精神、习近平总书记视察黑龙江期间重要讲话重要指示精神等为主题,制定《“滴声嘹亮”理论宣讲品牌实施方案》,整合全区各部门、各单位资源,专人负责严把内容关,确保理论宣讲常态化、规范化、制度化。聚焦群众关切的医疗、养老、教育、乡村振兴等民生议题,强化新兴领域的思想引领,从党的声音到民生关切,从政策理论到百姓家常,从发展蓝图到惠民实事,用“小切口”解析“大政策”,撰写宣讲稿70余份,形成创新案例在市级以上媒体发表10余篇,其中《鸡西市滴道区:讲好民生故事 让两会精神“声”入基层》在中国发展网刊发,让理论宣讲“趣味”更多,“回味”更久,让群众在“听得懂”中感受政策温度,在“可落实”中增强获得感,深耕“新视角”回应“心期盼”。
大通沟街道依托社区红色讲堂开展宣讲
创“新”形式促“心”共振。依托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所、站)、农家书屋、党群服务中心、学校等阵地,设立“滴声嘹亮”宣讲点42个,创新“故事讲述+理论解读+群众反馈”宣讲形式,深入基层开展“互动式宣讲”“对话式宣讲”收集群众意见,围绕宣讲对象关心的难点热点和不同受众类型的特点和需求,差异化设计宣讲主题,不断满足各类人群的多元需求,收集群众意见建议40余条,推动解决小区违建、环境卫生等民生问题18件,群众满意度达100%。创新举办“青春筑梦两会,携手共赴未来”为主题的两会精神进校园宣讲报告会,原创快板《两会春风润我心》反响热烈,师生共同宣读《校园践行倡议书》增强仪式感与创新性,充分运用“宣讲+”模式,将党的创新理论与情景剧、小品、音乐快板等群众喜闻乐见的形式有机融合,变“读稿”“灌输”宣讲为“沉浸式”“互动式”宣讲,让老百姓听得进、记得住,确保理论供给与群众需求同频共振,拓宽“新渠道”夯实“心认同”。
滴道学校开展全国两会精神宣讲进校园活动
滴道区委宣传部坚持以“守正创新”为核心,秉持“以心换心”的理念,主动贴近群众、服务群众,有效提升宣讲的吸引力、感染力和实效性,让党的声音入心入脑。接下来,我们将持续深化品牌建设,不断探索创新,让“滴声”更加嘹亮,为滴道区发展凝聚强大的精神力量。(文|滴道区委宣传部 张琳)
香港新闻社
有视界·有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