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国际大学生创新大赛(2025)港澳区域赛在香港中文大学隆重举行。
大公报报道,8月12日至13日,中国国际大学生创新大赛(2025)港澳区域赛在香港中文大学隆重举行。13日上午,香港特别行政区行政长官李家超、教育部部长怀进鹏出席区域赛“智能医药”组比赛活动并讲话。教育部、香港特别行政区政府、中央政府驻香港特别行政区联络办公室、香港中文大学、华南理工大学等单位有关负责人,港澳两地参赛师生代表参加活动。
来自香港大学等六所香港高校的31个大学生创新创业专案、澳门大学等四所澳门高校的16个大学生创新创业专案参加港澳区域赛,按照有关领域分组进行了比赛。
中国国际大学生创新大赛由教育部会同中央统战部、中央网信办、国家发展改革委、工业和信息化部、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农业农村部、中国科学院、中国工程院、国家知识产权局、共青团中央等10个部门,每年联合一个省级人民政府共同主办,自2015年以来,每年举办一次。今年的大赛由河南省人民政府联合主办,赛事规模和品质再创新高,共有国内外161个国家和地区、5673所学校的619万个专案、2443万名学生报名参赛,其中国外有157个国家和地区的2166所学校、17297个专案、57166人报名参赛,实现哈佛大学、牛津大学、史丹福大学、麻省理工学院、剑桥大学等世界百强高校全覆盖,成为“百国千校千万人”的全球最具影响的创新实践大平台。
习近平主席高度重视和关心大赛,2017年8月15日,给大赛“青年红色筑梦之旅”大学生回信,勉励广大青年学生扎根中国大地了解国情民情,在创新创业中增长智慧才干,在艰苦奋斗中锤炼意志品质,在亿万人民为实现中国梦而进行的伟大奋斗中实现人生价值,用青春书写无愧于时代、无愧于历史的华彩篇章。2024年10月16日,习近平主席再次给大赛参赛学生代表回信,充分肯定大赛在促进学生创新实践、增进中外青年友谊方面的重要作用,勉励广大青年学生弘扬科学精神,积极投身科技创新,为促进中外科技交流、推动科技进步贡献青春力量。
李家超:支持更多青年追梦圆梦
香港特别行政区行政长官李家超在致辞中指出,大赛首次在港举办港澳区域赛,体现了中央对香港青年工作和科创发展的高度重视。他希望港澳学子把握国家发展机遇,将创新智慧融入粤港澳大湾区建设,贡献香港所长,服务国家所需。香港特别行政区政府将持续优化科技创新生态,支持更多青年追梦圆梦。
怀进鹏:为港澳青年提供广阔舞台
怀进鹏指出,设置港澳区域赛,是立足港澳地区独特优势、将青年创新实践同港澳地区高质量发展有机融合,推动香港创新中心、人才高地和国际教育枢纽建设的重要举措。他高度赞赏港澳青年在比赛中展现出的创新活力,勉励港澳青年学子牢记并践行习近平主席殷切期望,心系祖国发展,秉承家国情怀、锚定人生航向,突破思维边界、敢于创新拚搏,保持开放视野、加强交流合作,在实践中不断提高创新能力,用所学所知服务国家战略、社会发展。他表示,教育部将一如既往支持港澳教育更好融入国家发展大局,为港澳青年成长成才提供广阔舞台。
2019年,港澳高校正式参加大赛。近三年,香港共有2561人、617个专案参赛,共获金奖17项、银奖23项、铜奖36项;澳门共有2447人、420个专案参赛,共获金奖5项、银奖22项、铜奖26项。今年,香港共有21所高校的244个专案、927名学生参赛,澳门共有六所高校的171个专案、860名学生参赛。经过激烈角逐,8月12至13日,来自香港大学等六所香港高校的31个专案、来自澳门大学等四所澳门高校的16个专案进入港澳区域赛,按有关领域分组进行比赛,香港中文大学的“纳米孔生物单分子检测平台”专案获得生命科学组第一名,香港大学的“智筑未来”专案获得人工智慧组第一名,香港城市大学的“Hopcopter跳跃机——世界上跳跃性能最好的机器人”专案获得新工科组第一名,澳门城市大学的“black-Fire超高温不燃面料及其产业化应用”专案获得新材料组第一名,香港中文大学的“可用于治疗血癌的Fc工程化CD9抗体”专案获得智能医药组第一名。
港澳区域赛的举办,不仅为两地学子提供了更高层次的展示与交流平台,更充分展现了港澳青年蓬勃的创新力量,以及港澳地区积极融入国家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坚定步伐,标志着港澳地区深度融入国家创新人才培养体系迈出关键一步。
香港新闻社
有视界·有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