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新闻网8月20日电(记者 梁嘉轩)香港特区政府2014年开始推行广东院舍照顾服务计划,正在轮候资助护理安老宿位并有意在内地养老的长者,可以选择到内地参与院舍度过晚年。记者日前探访了位于深圳、参与香港广东院舍计划的安老院舍如何让长者度过更舒适满意的晚年。
港式服务:香港长者北上养老“第二家园”
据特区政府于去年的相关发布,10年期间定居广东省的香港长者总数增逾四成至近10万人,约占香港170万长者人口的6%,其中,住在广东院舍计划院舍的占417人。而社会福利署网站显示,目前参与计划的院舍已从2014年的2家增加至15家,深业颐居正是其中之一。
深业颐居董事长倪赤丹接受记者采访。(记者 朱乐怡 孙思琳摄)
深圳市养老服务发展促进会会长、深圳市幸福健康(产业)集团有限公司党委委员、深业颐居养老运营(深圳)有限公司董事长倪赤丹接受香港中通社、香港新闻网记者采访时表示,深业颐居于2020年3月正式开业,是深圳深业集团这一地⽅国企利⽤自身物业建设的医养结合服务机构。除了养老设施外,院舍的1至4楼为康复医院。
2024年5月,深业颐居正式加入香港广东院舍照顾服务计划,同年6月收住了第一位香港长者,截至目前已收住67位。这些长者对深业颐居的饮食、服务和院舍文化给予了很高的评价。
香港特区政府合作的广东养老院舍之一——深业颐居。
为加入计划,深业颐居也做了调整,如改造院舍环境融入香港元素、调整服务流程标准、划定3层专门收住香港长者,并引导康复医院提供针对性服务。
倪赤丹董事长接受记者采访表示院舍配备了懂粤语的护理人员服务香港长者。
不过,倪赤丹强调,虽然服务的流程有所调整,但体验的标准是与内地长者一致的。据倪赤丹介绍,这些调整包括院内的布置、设计格局以及餐食上引进老香港元素,如公共区域有港式餐厅的设计元素。院方亦会组织懂粤语且有香港从业经验的社工和护理人员设计专门活动,同时设置专门会客区便利家属探访。
香港长者受益于广东院舍照顾服务计划
先后入住院舍的香港长者曹先生和曹太太告诉记者,原来是太太先入住香港的院舍,其后转到深业颐居,随后曹先生亦入住院舍。记者了解到,可以两夫妇都同时入住,并安排在同一房间时广东院舍计划吸引香港长者的一大亮点,曹先生和曹太太正是例子之一。
曹先生说:“香港的养老院太贵了,一个月一两万,一年就要十几万,而且只有一张床,没有单独的房间。”他们入住的房间为两人间,格局与医院的半私家病房相若,而他们入住广东院舍也基本是费用全免的。
据介绍,深业颐居共有295张床位,加入计划后拿出5至7楼共87张床位作为专区。目前全院入住率80%,约200人,香港长者占比约三分之一。这三层是护理楼层,针对中重度香港长者提供医养结合照护,人均住房面积约25平方米,公共活动区域大,提供家园式养老空间。
深业颐居养老的双人间。
90岁的香港长者曹先生和曹太太对记者说很满意住在深业颐居的生活。
在深业颐居住了一年的岑婆婆表示,从香港过来这里很方便,坐车到罗湖,过关后再打的就能到。来了之后也觉得这里不错,比香港好,地方也大,香港一个房间要住好几个人。她同时提到,自己的子女都支持她来这里。
医疗衔接、家庭探访待进一步完善
据了解,除了香港特区政府资助的宿位,这里也可以自己买位。倪赤丹表示,香港长者入住有两类,一类是自己找来的,非香港特区政府买位;另一类是经轮候后由香港特区政府买位,个人无需付费。自费入住每月约1万多元人民币,有床位可及时入住,具体房型视情况而定。
倪赤丹亦表示,长者们入住后健康状况明显改善。在采访期间,护工亦向记者透露,岑婆婆的精神状态较一年前明显改善。采访当日,她与记者对答如流,若不是偶尔出现话语时序错乱,记者亦察觉不了她有认知障碍的迹象。
然而,长者身体机能退化是必然会发生的事,就诊成了一大常见需求。虽然楼下的康复医院能履行急救职能,但长期病患、非紧急手术等医疗需求,或需要大型综合医院处理。曹先生告诉记者,需要在香港医院复诊时,院方的人员会把他们送到深港关口,并有子女送往医院。
倪赤丹表示,由于医疗和医保未完全与香港打通,部分长者在特殊情况下会回香港就医,因此希望未来能打通下相关服务,为需要回港就医的长者提供便利。另外,他亦希望更多长者走进深圳,带动家庭了解内地变化,融入粤港澳大湾区一体化。(完)
香港新闻社
有视界·有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