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体版
香港 / 正文

李晓迎:推进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建设 为香港基础教育注入新活力

内地首个港澳青少年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在北京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纪念馆揭幕。

文|李晓迎

上周四(8月21日),内地首个港澳青少年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在北京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纪念馆揭幕。对于很多香港教育工作者来说,「教育基地」这个名称并不陌生,就香港来说,目前已经有「香港航天科普教育基地」以及多个「国民教育基地」。但是在内地为港澳青少年设基地,则是首次。此次教育基地的建立,不仅丰富了港澳爱国主义教育的资源与教育场地,更是香港与内地共同携手为香港青少年建立正确史观与价值观提供一种新思路,值得香港的学校和一些教育从业者关注。

目前来说,大多数香港学校会组织学生前往内地进行各式各样的交流活动,就活动形式、过关程序来说,基本上扫清了各种障碍。尤其是高中公民与社会发展科要求学生至少要参与一次内地考察活动的背景下,香港学生对内地的认识已经大大提高,并从各校活动后的问卷来看,对内地的认识都有了明显的改观。但去内地该看什么?学生该知道什么?则又是一个新的课题,毕竟拿着公帑去内地是学习,而不是假期旅行「叹世界」。

笔者本身作为一线教育工作者,在与不同学校同工交流以及日常观察中发现,香港很多中学生藉着小红书、抖音、微信、微博等开始对内地的流行文化、网红景点与网红新鲜事物展现出特别的兴趣,因此一些机构、学校在安排内地交流时,则开始将这些事物和景点或打卡地作为学习的一部分。虽然不能否认这是国情的一部分,但不得不说,这不能成为正规教育的一部分,而是生活学习的一部分。当然这里面也反映出,相关学校或机构一方面对内地不够了解,不知道哪些是值得香港学生学习和感受的正面文化,哪些是社会潮流中的昙花一现。在一些交流团中,可能学校或老师会莫名听信建议而安排一些不具有代表性或不具有明显的教育意义的景点进行参观学习。也有可能在面对同类型与同质的景点难以做出区分,因为我们要理解不是老师先去过才去安排这些行程,所以设立面向港澳青少年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则在行程、教育意义以及接待安排上提供了保障,具有很强的现实意义。

其次,设立港澳青少年爱国主义教育基地,不仅仅规范和方便学校设置游学或学习活动,也规范接待单位能提供有针对性的服务。很多面对本地中小学的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在面对当地市民时共鸣感很强,但港澳学生去了,却常会因为文化、语言或情境差异而感觉无法理解,不仅教育意义大打折扣,香港学生的观感也不是很好。作为学校,尤其是使用公帑进行游学,就一定要保证学生的学习有效性与学习意义。因此建立港澳青少年爱国主义教育基地,不仅仅是一种资源筛选与整合,更是起到指导性以及是对学生学习质量的保证。这个保障包括了历史史料、相关知识的正确性,也包括在设展和导赏时能针对香港学生的生活、学习以及社会形态进行有针对性的调整,让香港学生更易于了解整个展览或学习的意义。虽然目前只有一家,但这样的基地在可见的未来一定会越来越丰富,越来越多。

面对港澳青少年建立爱国主义教育基地,意义非凡,但也要留意一些可能存在的问题。其评选应充分考虑港澳教育的特点,港澳青少年的特性,评出具有严谨性、代表性的真正的「基地」。如果一窝蜂地都成为基地,那么建立基地的作用则无法凸显。但如果只是零散的建设,又满足不了港澳教育工作者与教育需要,可能功能与意义又大打折扣。如何有序、高质量地建设面向港澳青少年的爱国主义基地,这不仅仅是港澳治理与「一国两制」实践系统工程中重要的一部分,更是了解国情,与国家软实力提升的重要展现,是确保港澳青年融入国家的关键渠道。同时也是消除对历史、对内地社会、对国家错误认识的重要方法。我们期待越来越多博物馆、展馆肩负起面向港澳青少年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的重大责任,从而间接和直接地提升香港学校使用公帑资助学生前往内地游学和学习的质量,成为香港学生每一次前往内地游学和学习的必修课和经典课。

(作者为香港未来教育协会总干事)

责任编辑:admin
延伸阅读

香港新闻社

有视界·有世界

李家超邀社区客厅家庭礼宾府开派对 共度温馨圣诞

日媒:丰田决定在上海建厂 生产100%电动汽车

全球南方9国明年正式成为金砖伙伴国

李家超分享礼宾府圣诞装饰 祝愿平安喜乐

香港国安处通缉钟剑华等6人 悬赏100万

邓炳强:将向法庭申请没收许智峰犯罪得益 市民不应与潜逃者有任何金钱瓜葛

苏州辟谣大量外企撤离传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