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体版
香港 / 正文

香江战忆|陈勇:香港是传播抗战精神的“金桥”

近日,港区全国人大代表、立法会议员、民建联副主席陈勇陈勇接受香港中通社、香港新闻网的采访,分享了他对宣传香港抗战历史和抗战精神的理解和思考。以下是与陈勇的访谈对话。

香港新闻网9月1日电(记者 崔隽)随着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纪念日愈发临近,港区全国人大代表、立法会议员、民建联副主席陈勇积极参与相关走访和纪念活动,行程也格外忙碌。此前,他多次在全国两会上呼吁加强宣传香港抗战史、建立香港抗战纪念馆等,希望推动历史融入社会日常。

港区人大代表、立法会议员、民建联副主席陈勇。(受访者供图)

近日,陈勇接受香港中通社、香港新闻网的采访,分享了他对宣传香港抗战历史和抗战精神的理解和思考。以下是与陈勇的访谈对话。

香港中通社、香港新闻网:再过两天,就是抗战胜利纪念日,九三阅兵即将在首都北京举行。您对那天有哪些期待?

陈勇:最近陆续看到阅兵的消息,了解到当天会有更加先进的护国重器在天安门亮相,我和大家一样都很期待。

阅兵展示的是自信、强大、和平,向外界宣示中国守卫领土主权、国民幸福,以及促进世界和平的能力,这对每位炎黄子孙都将是一种强烈的精神鼓舞。同时,也以此震慑黑暗角落的军国主义也好、敌对势力也好,不敢再轻言动武。

香港中通社、香港新闻网:在媒体报道中看到您近期前往乌蛟腾村看望抗日烈属,在80周年的纪念节点参与这样的活动,您会有格外不同的感受吗?当时有没有让您印象深刻的细节和场景?

陈勇:抗战胜利80年了,很多港九大队队员或小鬼队、儿童团的成员等都不在了,他们的家属也大多六七十岁甚至七十岁以上了。拜访的过程中,我看到他们家里墙上还挂着烈属证,还有过往的照片,在这样的场景里和他们交谈,感觉像时空穿梭一样,一起回到历史里,热血澎湃。

有同行的朋友讲,如果生活在那个年代,一定也会参与游击队或者成为支持游击队的民众,和大家一起反抗侵略。其实这就是一种生命教育,必须身体力行重走当年的道路或者接触当年有关的人和事,才更能真切体会历史的厚度和重量。

曾经有这么多的前辈为保卫香港做出了贡献和牺牲,作为后辈,我们必须要对他们的家人和后代给予充足的关心和支持。其实从回归前到现在,慰问烈属的工作一直在进行。先前是国家民政部,后来是退役军人事务部,每年都有高规格的慰问团来到香港。同时他们还会委托香港中联办、新界社团联会等定期慰问老战士老烈属,为他们发放慰问金。

香港中通社、香港新闻网:您提到过曾多次在全国两会呼吁加强宣传香港抗战史、推动建立香港抗战纪念馆等设施。目前对于这些工作的进展和效果,您如何评价?您觉得未来还有哪些努力的方向和空间?

陈勇:我觉得自己比较幸运的是,从2013年至今,已经是三届的港区全国人大代表了。每年我们会联合民建联和新社联提宣传香港抗战相关的建议,比如在香港建立高规格的抗战纪念馆等。当然,每年我们都会对建议进行补充完善。

为什么提这些建议?当年日军入侵,英军很快就投降了。在香港沦陷的3年8个月里,唯一成建制的、坚持抵抗的武装力量就是中国共产党带领的东江纵队港九大队,这对香港的意义尤为重大。

我发现不管在香港还是在内地,我接触的各方面都非常支持我们的建议,尤其是本届特区政府也采纳了我们的很多建议。未来,在北部都会区会建成一个高规格的国家成就馆,里面就会展出香港抗战相关历史内容。

在此之前,我们也积极推动将香港海防博物馆正名为香港抗战及海防博物馆。所谓正名,意思是这段历史本就应该这样讲,名正言顺。我们的推动得到了政府和文体旅局的积极支持。近期这里还会有新展览开幕,收纳了回归以来最丰富的在香港抗战历史内容。

陈勇在香港抗战及海防博物馆留影。(受访者供图)

另外,我们也主张要将抗战史纳入大中小学幼儿园的教育体系,相关内容逐渐也在丰富。我希望这是一个恒常化的工作,让每一代青年人都牢记这段历史。你只有牢记这段苦难,才能够守护好和平,才能够在关键时刻保家卫国。

未来,我们希望在保存抗战遗迹和历史资料等方面快马加鞭。比如,当年港九大队活动过的地方都需要完善保护好,还要趁个别老战士和烈属们还健在,尽快做一些抢救性的资料收集。

香港中通社、香港新闻网:有些年轻人觉得,提到抗战精神总有久远的距离感,如何突破和化解这样的印象,让他们愿意走进抗战历史?

陈勇:我想可以用一些生动的传播方式去呈现这段历史,比如多用一些全媒体的方式,像漫画、电视、电影、短视频等,令他们更容易接触,内容形式有时不需要太正式和严肃。历史是要保留,但是宣传可以做到五光十色和多样化。

这里面还有一点,当年抗战我们是农业国打工业国,因为条件落后,游击队战士得拿命去搏。但是讲述这段历史,不光要讲我们在恶劣条件下如何英勇抵抗,也要讲苦难和强大之间的今昔对比。

最明显的是,从辽宁舰、海南舰到山东舰,这些护国神器陆续访问香港,各界的朋友,尤其是青年朋友都特别雀跃。回想当年港九大队海上作战的破旧渔船,再看现在我们国防现代化的最新成果,从小渔船变成大航空母舰,这种历史的衔接和对比更能激发香港青少年的民族自豪感。从苦难到辉煌,我觉得这是更完整、更丰富的爱国主义教育,对大家的鼓舞作用也更强烈。

香港中通社、香港新闻网:在您看来,抗战精神与当下香港社会发展有何共振之处?

陈勇:抗战精神其实是爱国爱港爱民族的集中体现。每个人都应该用自己的方式了解和铭记这段历史,并通过自身将这份精神传递出去。

回顾抗战时期,香港没有发生大规模的兵团式战斗,但是我们做的最多的就是沟通海内外,成为中国连接国际社会的桥梁。如今,作为一个国际化城市,香港要继续发挥独特的桥梁作用,一方面做发展的“超级联系人”和“超级增值人”,另一方面要继续成为传播抗战精神与和平理念的“金桥”,令世界上所有爱好和平、反对战争的各国人民都和我们同频共振。(完)

责任编辑:马欣
延伸阅读

香港新闻社

有视界·有世界

李家超邀社区客厅家庭礼宾府开派对 共度温馨圣诞

日媒:丰田决定在上海建厂 生产100%电动汽车

全球南方9国明年正式成为金砖伙伴国

李家超分享礼宾府圣诞装饰 祝愿平安喜乐

香港国安处通缉钟剑华等6人 悬赏100万

邓炳强:将向法庭申请没收许智峰犯罪得益 市民不应与潜逃者有任何金钱瓜葛

苏州辟谣大量外企撤离传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