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体版
首页要闻 / 正文

海外华媒湖南行凝心聚力 传播中国“好声音”

海外华文传媒代表近日从世界各地汇聚湖南,乘坐高铁、搭乘飞机,有些甚至是不远万里倒时差、换季节,为讲好中国故事、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注入海外华媒力量。

8月26日,海外华文传媒合作组织2025年会在湖南长沙圆满举行。

(大公文汇网 记者 王凯辉)8月26日至8月30日,来自五大洲的海外华文媒体高层在湖南长沙、岳阳、张家界参访。8月26日,海外华文传媒合作组织2025年会在长沙圆满举行,主题为“五湖四海汇三湘,联结互鉴通大同”。在年会上,华媒代表热烈交流、打卡留念,他们是许久未见的老友,更是“传播中国声音、讲好中国故事”同一条战线的同仁。海外华文传媒代表从世界各地汇聚湖南,乘坐高铁、搭乘飞机,有些甚至是不远万里倒时差、换季节,为讲好中国故事、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注入海外华媒力量。

值得注意的是,今次年会和采访活动规格高、规模大。年会由海外华文传媒合作组织和香港大公文汇传媒集团主办,本届年会新增7家华媒加入,媒体成员由成立之初的18家发展到130家,遍布全球五大洲44个国家和地区。采访活动主题“打造全球研发新高地、大学生创业集聚地——2025全球华文媒体高层湖南行”,由湖南省委宣传部、香港大公文汇传媒集团与海外华文传媒合作组织联合主办,湖南国际传播中心、大公文汇国际传播中心及大公文汇传媒集团湖南办事处承办,并由中共长沙市委宣传部、中共岳阳市委宣传部、中共张家界市委宣传部协办。全球海外华文传媒120位代表在长沙、岳阳、张家界三地,近距离了解当地经济社会发展、风土人情和历史传统。在本次行程中,采访团成员用“多样化报道”传播湖南故事,用“朋友圈”传递人文情怀。

海外华媒参访铁建重工。(大公文汇网记者 王凯辉 摄)

相聚:不远万里来湖南 参访点丰富多元

在长沙,从红色旅游胜地橘子洲再到湘江夜色风景,从中联重科、山河智能、铁建重工再到海归小镇、望城00后创客,涵盖重工业、前沿科技、旅游圣地等,参访点丰富多元。在采访团结束行程后,华媒代表纷纷称这次活动规模大、规格高。越南《西贡解放日报》通讯员曾原健表示,既走进企业了解科技企业发展成就,又走近历史古迹感受中华文化。他说,“这次参访活动真的很不错,很丰富。”

越南《西贡解放日报》通讯员曾原健表示,这次参访活动很不错,很丰富。(大公文汇网记者 王凯辉 摄)

在中联重科智慧产业城,采访团近距离感受挖掘机“跳舞”、叠红酒杯、穿针引线,花式表演是中国突破“卡脖子”技术的缩影,不少媒体代表称这是中国制造业的底气,感叹:“这和传统的制造业已经完全不一样。”在山河智能,令采访团惊讶的是山河智能百米级超深振冲钻机等超级装备为“世纪工程”雅鲁藏布江下游水电工程保驾护航,一众媒体纷纷询问技术创新之处,海外市场进展及人才培育。

海外华媒高层在天门山前合影。(大公文汇网记者 姚进 摄)

在张家界天门山,采访团遇见了雨后彩虹,代表们打卡海拔1300余米的天门洞,奇特景观让天门山闻名海内外;在岳阳楼,采访团“登斯楼也”,感受一千多年前范仲淹笔下的超越山水楼观,感悟其中的爱国爱民情怀及人生哲理;在人头攒动的橘子洲头,采访团瞻仰高32米的青年毛泽东艺术雕像,多角度打卡让他们乐此不疲;沿湘江夜游,采访团吹着晚风,欣赏这座红色旅游城市,点赞长沙夜经济。阿根廷华人在线社长吴晓榕称这里的夜景真的很美。大公文汇网记者了解到,吴晓榕这次专程从阿根廷赶来参加活动,阿根廷距长沙约一万九千公里。来自瑞典的北欧时报副社长刘芳钰说,“瑞典现在要穿薄棉衣,现在长沙40°C。”

海外华媒高层在岳阳楼参访。(大公文汇网记者 王凯辉 摄)

在湖南5天三地参访活动过程中,华文媒体代表用镜头定格心中“最美湖南”,他们或是发朋友圈分享湖南科技变化、美食美景,或是在群里分享图片视频见证湖南发展成就,或是面对面交流。他们说,“收获满满,期待再见。”美国《中华商报》总社副社长夏善晨教授表示,这是一次“充电”过程,更具体地知道我们的发展成就,以及技术更新在哪些层次。

美国《中华商报》总社副社长夏善晨教授表示,这是一次“充电”过程,更具体地知道我们的发展成就。(大公文汇网记者 王凯辉 摄)

心声:讲好中国故事 让中国声音传得更广

湖南发展成就是中国高质量发展缩影,海外华文传媒是华人及全世界了解湖南、中国的窗口之一。菲商网副总编谢良顺称此次采访活动有利于消除外界一些误解。一些海外人士认为“Made in China”很廉价,需要大量工人生产,来到湖南参观后才发现很少有工人,完全实现了自动化、智能化生产,很了不起。

菲律宾华商纵横社长黄栋星表示,重工业及人工智能等产业,正是东南亚这些国家所需要的,媒体人的责任就是传递两地声音。(大公文汇网记者 王凯辉 摄)

海外传媒代表凝心聚力,他们亲身感受科技发展,与企业负责人深入交流,不时向企业讲解员询问最新发展成果。代表团成员纷纷表示,将通过各自媒体平台传递给世界各地的华侨华人和国际友人,积极扮演好文化交流使者的角色。菲律宾华商纵横社长黄栋星表示,重工业及人工智能等产业,正是东南亚这些国家所需要的,我们媒体人的责任就是传递两地声音。记者观察到印尼《讯报》执行编辑陈虹文的背包上挂着中国结,了解到陈虹文是土生土长的印尼人,她每次出国游玩都会带着它,寓意平安。这其实也是中国文化出海的一部分,中国结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象征,深受各国朋友喜爱。

印尼《讯报》执行编辑陈虹文背包上挂着中国结。(大公文汇网记者 王凯辉 摄)

当前,6000多万华侨华人分布在世界近200个国家和地区,华文媒体是他们了解祖(籍)国资讯有效渠道,也能为他们在海外的生活提供便利。目前,组织中紧密合作的成员媒体达到130家,主要来自美国、意大利、韩国、菲律宾及港、澳、台等44个国家和地区,既有传统媒体也有新媒体,基本覆盖了海外华人华侨的主要聚居地。德国开元网记者曾比比表示,海外华媒的受众主要是当地华人,但也能通过华人给德国人传播中国故事,这是一个潜移默化的过程。同行的湖南记者同行表示,海外华文媒体来湖南参观采访很有意义,是一次很好的多方交流。她笑着强调说这是发自内心的话,“假如没有参与此次采访活动,完全不知道海外华文媒体对湖南的认知,这次与他们近距离接触,能进一步了解海外华文传媒以及海外受众。”

德国开元网记者曾比比表示,海外华媒的受众主要是当地华人,但也能通过华人给德国人传播中国故事,这是一个潜移默化的过程。(大公文汇网记者 王凯辉 摄)

变与不变:紧跟时代争取受众 传递两地“好声音”

海外华文传媒合作组织从2009年成立以来,就以“加强交流合作,传播中华文化”为己任,为全球华人权益和弘扬中华文化作出很大贡献。他们用时代之笔记录中国变化,向海外华人华侨讲述中国故事。在互联网时代,传统纸媒优势式微,海外华媒在转型过程中遇到不少挑战。匈牙利《联合报》社长王清说,“现在匈牙利当地看报纸的人很少,有一些鞋包店要报纸来塞商品。”新媒体时代下,海外华媒正在寻求突破。变的是海外华媒新媒体布局,不变的是海外华媒讲好中国故事的初心。

匈牙利《联合报》社长王清说,“现在匈牙利当地看报纸的人很少。”(大公文汇网记者 王凯辉 摄)

如何将中国故事讲得更有效、更立体,让世界看到真实、多元而可爱的中国?加拿大《搜罗》杂志社社长陈林分析,以短视频为代表的新媒体形式,人人都能随时随地生产内容,突破了传统媒体时空局限。他指出,新媒体传播高度依赖算法,内容越优质、越垂直,平台的推荐就越多。因此,海外华媒必须学会分析平台规则和数据,善用新媒体工具和AI技术。

加拿大《搜罗》杂志社社长陈林分享。(大公文汇网图片)

海外华人传媒正藉新兴传播载体吸引受众,适应社交媒体之变,扩大海内外影响力。在本届年会中,与会华文媒体交流视频创作与全球平台联动技巧。香港大公文汇传媒集团全媒体新闻中心负责人闫修彦与在场媒体就“国际拍客”发展进行了深度交流。点新闻网打造“国际拍客”频道,境外拍客凭“在地”优势迅速回传第一手素材,后方团队编辑包装后在多平台同步落地,汇聚不少稳定受众。在活动现场,不少媒体领取点新闻logo和“国际拍客”铭牌,场面十分热闹。每一家海外华文传媒都是沟通中外的桥梁,每一位华侨也是讲好中国故事的实践者。他们以亲身经历记录中国巨变,持续讲好中国故事。

海外华媒参访中联重科。(大公文汇网记者 王凯辉 摄)

在参访过程中,一篇篇报道落地,一条条视频出街,向海外华侨华人和国际社会讲述一个创新发展、开放包容、风景秀丽的湖南故事,讲述着一个丰富多彩、充满自信的中国故事。“收获满满”的湖南之行,为海外华文传媒注入澎湃动力与无限灵感。这是一次海外华文传媒的“寻根”与“望远”,来自五湖四海的他们齐聚湖南,现在又奔赴世界各地,以湖南为窗观中华之变,以文化为桥连世界之心。

责任编辑:马欣
延伸阅读

香港新闻社

有视界·有世界

李家超邀社区客厅家庭礼宾府开派对 共度温馨圣诞

日媒:丰田决定在上海建厂 生产100%电动汽车

全球南方9国明年正式成为金砖伙伴国

李家超分享礼宾府圣诞装饰 祝愿平安喜乐

香港国安处通缉钟剑华等6人 悬赏100万

邓炳强:将向法庭申请没收许智峰犯罪得益 市民不应与潜逃者有任何金钱瓜葛

苏州辟谣大量外企撤离传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