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体版
首页要闻 / 正文

海外华文传媒合作组织 | 湖南长沙打造全球研发中心

烈日下的岳麓大道,车窗外不断闪过一座座玻璃幕墙大楼,楼顶的标牌是不同研发中心的名字。长沙,这座内地中部城市,正以“全球研发中心城市”为目标,一点点拉近与世界的距离。

左图:中联重科自主研制的全球最大混合动力矿卡ZTE520等“大国重器”吸引海外华媒记者的关注。右图:享有“机械之都”美誉的湖南省会长沙,正致力打造全球研发中心城市。日前,海外华媒采访团在铁建重工研制的盾构机前留影。

烈日下的岳麓大道,车窗外不断闪过一座座玻璃幕墙大楼,楼顶的标牌是不同研发中心的名字。长沙,这座内地中部城市,正以“全球研发中心城市”为目标,一点点拉近与世界的距离。

截至今年上半年,长沙累计实施近百个国际科技合作项目,来自全球的企业、专家、资源不断涌入。与此同时,长沙已攻克关键核心技术130余项,其中27项达到国际领先或自主可控水平。\大公报记者 卢静怡长沙报道

两年前,湖南省委书记沈晓明首次提出“把长沙打造成全球研发中心城市”。不同于北京的政治科研资源、上海的资本网络、深圳的完整产业链,长沙手里握着一张全球工程机械之都的“底牌”。

机械之都 创新提升出口竞争力

在全球工程机械50强榜单中,长沙独占5席,山河智能是其中之一。其董事长付向东介绍,山河智能的产品遍布全球90%以上的国家和地区,接下来,公司还计划建设海外工厂,把制造环节直接放到本地市场。

像山河智能这样的企业,长沙还有很多。截至上半年,长沙高新技术企业增至8609家,同比增长29%;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213家,同比增长51%;独角兽企业数量在两年间增长3.5倍至9家。

长沙企业的全球化策略不仅体现在产量和规模,更体现在企业自主研发环节。“我们企业每一个出口项目,背后都有自主研发的技术支撑。”长沙理工大学智库主任卢毅教授认为,长沙正在通过“全球研发─本地智造”模式,将创新力嵌入国际供应链,形成了独特的出口竞争力。

以用促研 市场出题实验室解题

除了工程机械等重工业支撑,长沙的实验室正成为攻克“卡脖子”难题的新引擎。

在马栏山音视频实验室,参观者争相体验一台AI双目直播相机。只需一个手势,镜头便自动推拉,还能降噪环境音。实验室主任涂永峰介绍,实验室核心任务是攻克音视频的“卡脖子”技术,至今,这里已有7项成果实现产业化,衍生出3家科技企业,预计年内技术合同成交额突破亿元。

在岳麓山工业创新中心,科研团队直接下车间为企业“解题”。科研人员与工程师并肩攻关,最终开发出国产离心鼓风机,替代进口产品,年出口额超5000万元(人民币,下同)。

围绕工业重点产业,该中心已布局40个关键共性技术项目,不少填补了国内空白。其风光储一体化核心设备更出口美、德、意等十馀国,累计销售额逾40亿元。“过去科研更在意论文,现在更关注企业需求。”岳麓山工业创新中心工业专家郭栋才说。

郭栋才称之为“以用促研”。长沙的科研机构以市场需求来定义科研方向。“这种机制是长沙建设‘全球研发中心城市’的关键。”

“银弹”支持 “基金+高校”促成果转化

为加速科研成果转化,长沙正探索“基金+高校”模式,为研发提供“银弹”支持。

北京大学长沙计算与数字经济研究院副部长杨征介绍,该研究院与芯片企业合作,通过算法优化让国产芯片性能提升5到40倍。这些科研成果的落地离不开资金的支撑。研究院通过“基金+高校”的模式来解决转化问题,设立3亿元创投基金,孵化出9家创新企业。“我们依靠‘耐心资本’推动科研成果转化,助力更多优质科创企业在长沙落地。”

据了解,长沙各类科创基金规模已超430亿元,知识价值信用贷款则如涓涓细流,累计为6293家企业授信1155亿元。湘雅医院芙蓉实验室青年研究员小李介绍,她的成果经中试验证后,迅速获校友企业5000万元投资,“从论文到产品,我们享有全链条支持。”

2024年,长沙在全球科技集群百强榜中跃升至第32位,在全球科研城市排名中升至第23位,较上年度分别上升5位、7位;国家创新型城市综合排名跃升至全国第九,创下历史最好成绩。

根据规划,长沙将在2030年初步建成全球研发中心城市。如今,夜生活与综艺仍是长沙的名片,但2030的目标让长沙的城市身份更加厚重,不仅是“网红”,也要“长红”。

责任编辑:纪长玉
延伸阅读

香港新闻社

有视界·有世界

李家超邀社区客厅家庭礼宾府开派对 共度温馨圣诞

日媒:丰田决定在上海建厂 生产100%电动汽车

全球南方9国明年正式成为金砖伙伴国

李家超分享礼宾府圣诞装饰 祝愿平安喜乐

香港国安处通缉钟剑华等6人 悬赏100万

邓炳强:将向法庭申请没收许智峰犯罪得益 市民不应与潜逃者有任何金钱瓜葛

苏州辟谣大量外企撤离传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