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体版
首页要闻 / 正文

施政报告|陈锦云:集合湾区优势 培养优质人才

行政长官李家超即将公布2025年度施政报告。《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2019年公布,至今已经6个年头,为香港带来更广阔的发展空间。香港可善用大湾区有利政策和本地优势资源,为发展经济、改善民生注入源源动力。

文|陈锦云

行政长官李家超即将公布2025年度施政报告。《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2019年公布,至今已经6个年头,为香港带来更广阔的发展空间。香港可善用大湾区有利政策和本地优势资源,为发展经济、改善民生注入源源动力。

本届特区政府设立了“教育、科技和人才委员会”,集合多个相关政策局,策略性地协调推动教育、科技、人才一体化发展。香港产业正在深度调整,传统金融产业在巩固提升,新兴创新科技产业和“留学香港”的教育产业亦在大力发展之中。

笔者认为,“教育、科技和人才委员会”应加强宣传大湾区融合发展、双向奔赴带来的巨大机遇。例如,内地企业落户香港,除了助力创新科技之外,还有哪些行业是特区政府重点支持的,香港市民、人才需要如何提升自身专长,做好准备把握新兴产业发展带来的新机遇;大湾区内地城市各自有哪些优势产业、有哪些面向港人的优惠政策措施,港人如何寻找发展空间,这些资讯都有待加强宣传推介。

笔者曾组织香港高校学生赴深圳前海、南山等地考察,大家发现深圳创新科技产业发达成熟,同时全国名校毕业生及海外归来的留学生云集,拥有硕士、博士学历的人才比比皆是,港青在学历方面不一定占优势。深圳还在建设深圳理工大学、中山大学深圳校区等新型大学,大学数量、品质都很可观,未来集聚的国际化高水准人才会越来越多。广州更是传统高等教育大市,人才竞争力强劲。香港人才、港青应该掌握现实情况,在大湾区内地城市发展找准定位。

当前,大湾区产业结构加速转型升级,对高素质人才需求持续增长,特别是在科技、工程、数学等STEM领域,亟需专业人才,推动创新发展。拥有就业导向的硕士学位,逐步成为在新兴产业行业取得一席之位的入门利器。现时每年来香港深造就业导向一年制硕士学位的外地学生有数万人之多。

对此,笔者建议整合、优化本港现有面向港人的深造资助措施及计划,集中资源加强对港青提升学历的支持,为符合资格的港籍本科生(包括在本地和内地取得本科学历的毕业生),提供深造资助。重点支持STEM学科,为香港建设国际创科中心培养更多人才。

另外,特区政府可研究加强资助港青在港校内地合作办学校区(香港中文大学(深圳)、香港科技大学(广州)、香港城市大学(东莞)及北师香港浸会大学)进修硕士课程。这不仅能提升港青的学历水平,更能确保其专业技能与经济发展、市场需求精准对接,增强港青在大湾区的就业竞争力,为香港长远发展储备优质人才。

(作者系香港大湾区教育融合发展智库主席、全国港澳研究会会员)

责任编辑:吴美玉
延伸阅读

香港新闻社

有视界·有世界

李家超邀社区客厅家庭礼宾府开派对 共度温馨圣诞

日媒:丰田决定在上海建厂 生产100%电动汽车

全球南方9国明年正式成为金砖伙伴国

李家超分享礼宾府圣诞装饰 祝愿平安喜乐

香港国安处通缉钟剑华等6人 悬赏100万

邓炳强:将向法庭申请没收许智峰犯罪得益 市民不应与潜逃者有任何金钱瓜葛

苏州辟谣大量外企撤离传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