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国钧在广西南宁第22届中国─东盟商务与投资峰会平行论坛“中国─东盟商事法律论坛”上致辞。
香港新闻社9月19日报道 律政司副司长张国钧博士9月18日在广西南宁出席第22届中国—东盟商务与投资峰会平行论坛“中国—东盟商事法律论坛”,推广香港法律服务在支持企业“引进来”及内企“走出去”的优势,促进桂港携手支持内企开拓海外市场。
张国钧博士昨日(9日17日)抵埗后,随即会晤广西壮族自治区司法厅厅长李道军。双方深入讨论加强两地法律界合作,尤其在商事调解、仲裁以及涉外法治人才培训方面。
张国钧博士表示,国家正推进高水平对外开放,内企拓全球发展正当其时。广西是国家面对东南亚国家联盟(东盟)的桥头堡,亦是“一带一路”倡议下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与丝绸之路经济带衔接的重要门户,近年对外贸易实现跨越式增长。另一方面,香港在“一国两制”下拥有内联外通的优势,既是国家唯一实行普通法的司法管辖区,亦是亚太区主要国际法律及争议解决服务中心,且具备世界水平的法律、会计、金融、税务等不同领域的专业服务,能担当“引进来、走出去”的双向平台。
他说,行政长官昨日公布《施政报告》中,明确指派他专责推广香港法律服务,协同其他专业服务如会计、金融等,支援内企出海需要。此行意义重大,将有助促进桂港优势互补,为两地法律服务开辟发展空间,为内企出海保驾护航。
他感谢广西壮族自治区司法厅和中国国际贸易促进委员会广西分会邀请出席峰会论坛,表示论坛有助促进区域经贸合作上的法治保障,让广西和东盟国家加深了解“借港出海”的独特优势。
论坛由中国国际贸易促进委员会、广西壮族自治区人民政府以及东盟十国国家工商会共同主办,吸引逾三百人出席,包括来自国内及东盟国家的法律界、工商界人士、法律科技企业代表及学者。国际统一私法协会秘书长Ignacio Tirado教授和广西壮族自治区高级人民法院院长黄海龙亦在论坛发言。
论坛上,张国钧博士说,香港在“一带一路”倡议提出以来,一直都是非常积极的参与者、支持者。要为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贡献新力量,就必须继续加强法治建设,而就建构一个国际化、市场化、法治化的一流营商环境,香港能提供一系列高质量专业服务,包括金融和国际法律服务。
他阐述香港法律制度备受国际信赖的特点时表示,香港的双语普通法制度稳定、便利、安全、可信,而且拥有丰富的国际法律人才、法律科技先进,与内地的法律制度衔接,是一个全世界独一无二的法律制度,能有效落实“一带一路”倡议的不同项目。
他亦提到,香港正积极推动利用包括区块链技术和人工智能等创新技术构建能力,满足正在迅速增长的跨境争议解决服务需求,使香港成为法律科技中心和枢纽。
在专家演讲环节,随行的律政司香港国际法律人才培训办公室主任杨玲博士亦就香港国际法律人才培训学院及其能力建设项目的发展发言。杨玲博士回顾了学院自去年十一月成立以来的培训项目,包括与国际组织和国家部委的合作,并欢迎东盟各国法律界与学院合作,在跨境争议解决和法律新兴领域进行联合法律人才培训。她还表示学院将继续发挥“一国两制”和全球唯一中英双语普通法司法管辖区的独特优势,为“一带一路”沿线地区的法律界人士提供能力建设、知识和经验分享的平台,以巩固香港作为亚太区国际法律及争议解决中心地位,在国家涉外法治建设中更好发挥作用。
张国钧博士之后分别与中国国际贸易促进委员会广西分会会长杨雁雁,及来自广西律师协会、商界、境外包括东盟国家的法律业界代表会面,就内企出海面对的挑战、跨境专业服务支援内企等议题交流。
此外,在广西壮族自治区司法厅副厅长梁和民陪同下,张国钧博士参观中国—东盟商事仲裁协作中心,了解中国与东盟国家在仲裁领域的协作。该中心是广西壮族自治区人民政府、国家司法部共同推进设立的国际商事仲裁交流协作平台。他并到访广西国际民商事调解中心和中国(广西)自由贸易试验区公共法律服务中心,了解运作。
张国钧博士明日(9月19日)将出席2025面向东盟律师涉外实务交流会并致辞,随即返港。
香港新闻社
有视界·有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