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料图。
新一份《施政报告》提到北部都会区的基本规划已出台,并宣布成立由行政长官担任主席的“北都发展委员会”,下设3个工作组,其中就北部都会区大学城发展,设立的“大学城筹划及建设组”。教育局局长蔡若莲今晨出席商台节目时指,行政长官李家超非常重视北都区发展,目前相关小组已开展工作,正参考世界各地不同大学城的发展模式及成功经验,并因本港土地资源有限,要思考如何将有限土地资源发挥最大效益,预计明年会公布“概念发展纲要”,她认为推展进度已经很快。
蔡若莲指,去年已与所有大专院校的代表会面,询问对北都区大学城的初步意向。而北都区大学城的三批土地明年起陆续可以使用,她指,三个板块各有重点,院校要结合北都发展并互相配合,亦要配合本港八大中心需要及国际教育枢纽建设,并非只将原来校舍搬迁到新校舍,“不只是搬入去,将原来校舍搬入新校舍,它本身已有策略定位,发展模式一定不是一幢幢,而是要有协同效应。所以院校之间在土地或发展规划都要考虑除产业、配合当地发展外,亦要考虑院校之间如何合作。”
《施政报告》提到三批大学城土地最早将分别于2026年(洪水桥)、2028年(牛潭尾)及2030年(新界北新市镇)供使用。相关小组将就三批土地的发展定位及愿景作出建议,并考虑以产业为导向,例如在洪水桥/厦村新发展区一带,融合邻近高端专业服务和职业专才培训联动发展;牛潭尾一带则可考虑配合新田科技城和河套区的整体创科发展,包括生命健康科技产业,并与第三间医学院及综合医教研医院等联动发展。
香港新闻社
有视界·有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