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叶建明
今年国庆黄金周,香港迎来久违的人潮涌动。入境处数据显示,10月1日至7日晚9时,累计访港内地旅客超过128万人次,按年增长5.6%。这个长假期旺丁又旺财,酒店入住率逾九成,个别日子甚至爆满。零售业预期乐观,一些企业表示,预估录得双位数增长。截至今年8月,整体访港旅客人次达到3,320万,较去年同期大幅上升12%。
这些数据不仅彰显旅游业的强劲复苏,更折射出香港经济重回发展快车道的积极态势。透过这份亮眼成绩单,我们看到的不仅是一个行业重新振兴,更是一座城市在突破思维桎梏后展现出的全新气象。
香港旅游业的重焕生机,源于发展理念的深刻变革。过去,本港旅游业发展陷入停滞,特区政府近年紧贴新的旅游趋势,以“无处不旅游”理念破局,从启德体育园盛事活动到发展海岛游,从“游艇经济”到“旅游+”融合,都展现出特区政府跳出传统框架、整合全域资源的创新思维。万宜水库东坝的公共交通配套优化措施更表明,精细化管理与服务提升同样重要。这种“识变、应变、求变”的实践,正是香港旅游业突破发展瓶颈的关键所在。
值得注意的是,香港旅游业的创新,不仅体现在硬件设施的提升,更在于服务理念的转变。通过推出特色主题游、深度文化体验等多元化产品,香港正从单纯的购物天堂转型为复合型旅游目的地。这种转变既满足了游客对个性化、品质化旅游体验的新需求,也为行业注入了持续发展的新动能。
虽然,旅游业发展还有一些新问题需要解决,包括游客对旅游信息的迫切需要以及特区政府发放相关资讯的可及性需要大力改善,但不可否认,思想解放天地宽,旅游业的进步值得肯定。
更重要的是,旅游业的创新实践为香港整体发展提供了宝贵启示。在今日香港,突破固化思维不应局限于旅游业。面对全球竞争新格局,香港在金融、物流、商贸等传统优势领域同样需要打破路径依赖,而实现创新科技的突破和北部都会区的建设,更需要破除固化的发展思维。正如旅游业从“景点观光”转向“全域体验”,香港经济也需从“制度优势”迈向“功能创新”,在服务国家战略中重新定位自身价值。
当前,香港正处在由治及兴的关键时期。“一国两制”的独特优势为香港提供了最坚实的发展基础,而能否将制度优势转化为发展动能,关键在于能否持续推动思想解放。从旅游业的发展实践可以看出,当香港敢于突破自我、善于整合资源、精于创新求变时,这座城市的活力就能充分释放。
展望未来,香港需要将旅游业的创新精神拓展至更广阔领域。在巩固传统优势的同时,更要敏锐把握全球发展新趋势,在数字经济、绿色金融、科技创新等新兴领域大胆探索。特别是在国家“十四五”规划明确支持香港建设国际创新科技中心的背景下,香港更应以开拓精神推进创科发展,打造新的经济增长点。唯有不断突破思维定势,以开放姿态拥抱变革,香港才能在新时代发展中把握先机。
(作者系全国政协委员、香港岛各界联合会常务副理事长)
香港新闻社
有视界·有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