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体版
首页要闻 / 正文

汇控豪掷千亿私有化恒生银行 有助香港金融市场维持稳定

汇丰控股9日公布,建议以协议安排方式私有化恒生银行,并撤销恒生银行上市地位。这单涉资千亿交易,是香港今年最大金融并购。消息一出,引发各方关注,市场普遍认为,私有化对恒生及汇丰均有利,且汇丰此举能维持香港金融市场稳定,符合社会期望。值得注意的是,此次私有化仍需过数关才能生效。

香港新闻网10月10日电 汇丰控股9日公布,建议以协议安排方式私有化恒生银行,并撤销恒生银行上市地位。这单涉资千亿交易,是香港今年最大金融并购。消息一出,引发各方关注,市场普遍认为,私有化对恒生及汇丰均有利,且汇丰此举能维持香港金融市场稳定,符合社会期望。值得注意的是,此次私有化仍需过数关才能生效。

汇丰控股与恒生银行发布联合公告指,汇丰亚太作为要约人,已要求恒生银行董事会向计划股东提呈建议,以协议安排方式将恒生银行私有化。倘若计划生效,计划股份将予以注销。收购作价拟以汇丰集团内部资源支付。

香港中通社资料图

恒生银行有92年历史,是香港主要银行之一,也是港股恒生指数的创立者,大约有400万个客户,不少香港市民均对汇控私有化计划感到突然。

有港人坦言会有失落之感,“(光顾)数十年了,应有三四十年”,“它历史都很久,一向服务都好。”

不少恒生银行客户亦担心自己的恒生银行户口会消失,变成汇丰客户。

对此,汇丰强调,恒生私有化后仍保留持牌银行认可,并维持“四个不变”,包括独立企业管治、品牌形象、独特市场定位及分行网络。也就是说,恒生银行即便被私有化,恒生银行户口仍然存在。

汇丰行政总裁艾桥智指出,私有化恒生银行是促进增长的投资,展现汇丰集团对香港前景的信心,与恒生银行坏帐情况无关。

汇丰亚洲及中东地区联席行政总裁廖宜建亦说,明白有很多“长情股东”长期持有恒生,部分投资者甚至跨越几代人,但相信此次私有化邀约建议,能公平地回报股东长期支持,为股东提供非常具吸引力的变现机会,以显着溢价实现投资价值。强调此次是集团对香港作为主市场的重点投资,对香港经济前景抱有很大期望。

香港财政司司长陈茂波9日引述,汇丰集团向特区政府表示,会继续以至加大在香港以及区内的投资;香港金管局回应查询时表示知悉有关计划,一直与相关银行保持沟通,并按既定机制及程序进行有关监管审批。留意到汇丰表明交易是对香港一项重大投资。交易完成后,香港汇丰银行及恒生银行将继续作为两家独立认可机构营运。

这一金融界的大事件也引发市场高度关注。多位分析人士指出,私有化对恒生及汇丰均有利。

香港中文大学刘佐德全球经济及金融研究所常务所长庄太量指出,恒生的坏帐率高,如由汇丰承担,可免却市场及股东的忧虑。同时私有化后,汇丰调配内部资源时会更有弹性,毋须再按上市公司的规定作调动。

作为香港上市银行,恒生的运营表现需对外维持高透明度,未来若有更多负面新闻,将对其造成影响。经济学者李兆波评价指,私有化并撤销上市地位后,恒生业绩将并入汇丰的总成绩表,可减少内部资料被过度公开的机会。因此,有关决定不仅对恒生有利,对汇丰集团也有利。

“私有化对汇控是有战略意义的!”还有分析提及,尽管这一英资财团在全球多处都有业务,但经过长期摸索,它发现亚洲才是最具盈利前景的地区,特别是在全球经济重心东移的背景下,更是如此。

香港是连接内地与全球的“超级联系人”,也是主要跨境财富管理中心,而恒生则在香港拥有相当雄厚的网络,服务400万名客户,将其私有化,对汇控巩固自身在香港的根基、更好地发展中国业务必然有利。同时,在这个争取更高回报率的过程中,恒生的品牌价值也可发扬光大。简言之,恒生和汇控是互相促进、互相成就。

此外,市场亦认为,汇丰此举能维持香港金融市场稳定,符合社会期望。

香港金融界立法会议员陈振英指出,恒生私有化后继续保留银行牌照,仍是独立经营单位,香港总银行数目不变,但上市公司减少一间。他不认为这会影响香港的国际金融中心地位,但估计私有化后,两间银行的人手会有调整,如资讯科技、风险管理等方面,集团可以聘请同一批人手去管理两间银行,节省人力资源。

至于对普通恒生客户的影响,陈振英称,日后客户资料两间银行都通用,或对客户更便利。他称,虽然日后恒生不是上市公司,不用公布业绩,但仍需根据金管局要求公布财务资料。

大行也多数反应正面。标普指,汇丰体系内恒生银行是香港主要的本地银行,在零售及中小企业市场拥有强大品牌优势,认为私有化后恒生仍将以独立品牌营运,反映汇丰对服务香港市场的长期承诺,同时相信恒生可受惠于更多共享资源,成本效率将得以提升。

瑞银看法亦甚为乐观,评价私有化恒生属积极战略之举,可改善恒生效率及竞争力;投行摩根大通则形容汇控此举属“短期阵痛、长期受益”。摩通的速评指出,由于私有化涉资1060亿元,对汇控2025年及2026年的总股东回报率造成负面影响,短期而言,预期股价将下跌数个百分点,但交易完成后将提升汇控的每股盈利。

值得注意的是,此次私有化仍待相关条件达成后方能生效,包括获股东投票75%支持,及少于10%的反对票等。

恒生银行于1933年3月初创立,当年是香港主要华资银行之一。上世纪60年代初,华资银行因为过度放贷,加上房地产泡沫,触发香港于1965年初爆发有史以来首次大型银行危机。

当时危机牵连甚广,恒生银行出现挤兑,其后汇丰入主恒生,以港币5100万元收购恒生51%股权,但恒生保持独立营运,并于1972年在港上市。(完)

责任编辑:邓海来
延伸阅读

香港新闻社

有视界·有世界

李家超邀社区客厅家庭礼宾府开派对 共度温馨圣诞

日媒:丰田决定在上海建厂 生产100%电动汽车

全球南方9国明年正式成为金砖伙伴国

李家超分享礼宾府圣诞装饰 祝愿平安喜乐

香港国安处通缉钟剑华等6人 悬赏100万

邓炳强:将向法庭申请没收许智峰犯罪得益 市民不应与潜逃者有任何金钱瓜葛

苏州辟谣大量外企撤离传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