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国强:升龙》烟花秀画面。图/新京报视频号截图
10月15日,备受关注的“喜马拉雅烟花秀”事件官方调查结论公布。
据新华社报道,西藏日喀则市发布《蔡国强:升龙》烟花秀调查处置情况通报,相关行政主管部门依法对北京蔡国强艺术工作室涉嫌违法行为立案查处,赞助商“始祖鸟”依法承担相应的生态环境损害赔偿和生态修复责任。
调查还发现,江孜县委、县政府主要领导未经集体研究便批准该活动,存在违规决策问题;同时,当地政府及相关部门的请示报告制度不落实、执法监管不到位、依法履职不力等问题也暴露无遗,导致多名干部被追责。
在海拔4670米至5020米的高原生态敏感区举行大型烟花秀,这一幕甫一曝光,其合理性就遭遇了舆论的强烈质疑。而调查报告认定,该操作“存在进入生态脆弱区的草原从事破坏草原的活动、烟花残留物粉末和塑料碎屑等清理不彻底等行为”,涉嫌违反我国青藏高原生态保护法、草原法等相关法律法规,也证实了舆论的担心。
更重要的是,这一结论传递出一个清晰的信号:在特殊生态区域开展活动,不仅要接受道德审视,更不容回避法律层面的合规审查。
结合事故调查报告再来复盘此事,其教训不可谓不深刻。其一,对于涉事艺术家和品牌而言,除了要承担相应的生态环境损害赔偿和生态修复责任,还要面临个人声誉和品牌形象的长远影响;其二,属地政府多名干部被严肃追责也再次重申,守护好生态保护红线,是地方政府不可推卸的责任,绝不容松懈和侥幸。
更进一步来看,此事所暴露出的“盲目决策”和决策程序失守,尤需各方引以为戒。
从艺术创作者和品牌角度来看,追求创新突破固然可贵,但任何创意落地都需要全面考量。除了市场反响,更要充分评估社会理念冲突,预判潜在舆情风险。
在公众环保意识日益提升的今天,特别是在生态敏感区域,恪守法律底线、预估公众心理承受力,已经成为创意活动不可回避的前提。忽视这一点,相关方不仅将面临法律后果,更会损害长期积累的公共声誉和形象。
从政府决策的角度,则永远要将程序的合规放在第一位。此次通报中对于属地政府责任的定性,尤为引人深省——“县委、县政府主要领导未经集体研究批准同意实施,存在违规决策问题”。
一方面,在如此生态敏感区实施大型烟花秀,大大突破了常规。作为属地政府,无论是基于监管职责,还是在专业判断上,原本就该有远超旁观者的审慎乃至“敏感”。
另一方面,任何决策恪守程序规定,都是最基本的要求。而一个明显充满疑点的事项,却由主要领导未经集体研究就批准同意实施,这无疑更加放大了违规决策的风险。
由此可以说,艺术家、品牌方的“天马行空”或不可怕,最可担忧的是对项目落地负有把关之责的决策者无视规则程序,随意对很可能存在风险的一些项目违规大开“绿灯”。这是因为,一旦决策程序失守,其带来的风险和代价,远不止于一事、一域。
总体而言,此事所折射的,某些艺术创作活动和品牌方环保意识的淡薄或只是其表,背后更深层次的,还是一些地方政府规则程序意识的缺乏。所以,经此一事,各方需要及时补足的,是“环保课”,更是“规则课”。
毕竟,无论是青藏高原的草甸,还是更广泛意义上的公共治理空间,都经不起缺乏规则审视和无程序保障的决策失误。
香港新闻社
有视界·有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