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体版
艺术 / 正文

王洪波教授学生实践音乐会在中国音乐学院举办

10月17日,王洪波教授学生实践音乐会在中国音乐学院国音堂音乐厅成功举办。这场音乐会不仅是学生声乐技艺的集中展示,更是中国声乐教学成果的一次生动呈现,吸引了众多音乐界人士与爱好者到场聆听。

10月17日,王洪波教授学生实践音乐会在中国音乐学院国音堂音乐厅成功举办。这场音乐会不仅是学生声乐技艺的集中展示,更是中国声乐教学成果的一次生动呈现,吸引了众多音乐界人士与爱好者到场聆听。

作为中国音乐学院博士生导师、国家一级演员,王洪波教授长期致力于中国声乐与中国歌剧的传承、发展与弘扬。他深入全国多所专业音乐院校,融汇舞台与讲台、教与学、调研与实践,持续探索中国声乐教学体系的完善路径,为行业培养了大批优秀人才。其担任声乐指导的代表作品广受好评,包括中国原创民族歌剧《木兰诗篇》、文化部主抓复排的3D版《白毛女》、复排歌剧《小二黑结婚》、原创歌剧《号角》、《冼星海》、《刘三姐》、《沂蒙山》、《马向阳下乡记》等。

音乐会以杜晨涵的一曲《我住长江头》拉开序幕。随后,陈相羽带来《思乡曲》演唱,他巧妙运用“具象画面”式的演绎手法,从“个人孤独思念”的细腻情感切入,逐步层层递进,将情感升华为“对家国故土的共同牵挂”。张大伟在民族歌剧《党的女儿》选段《天大的重任我来挑》中,将美声与戏曲巧妙融合,令人耳目一新。袁野演绎的山东民歌《赶牛山》,既有穿透力强的高音展现情感爆发,同时又保留民歌的质朴感,娴熟的演唱技巧与真挚的情感表达,赢得观众阵阵掌声。

音乐会在全体学生合唱的《扬帆远航》中圆满结束。整场音乐会高潮迭起,充分展现了中国声乐艺术的独特魅力。

王洪波教授表示:“在人才培养方面,首先注重的是学生扎实的基本功,为其个性发展奠定基础。在教学实践中,坚持手把手指导,关注每一个细节。”他强调,“每个学生都有独特的条件与潜质,因此必须坚持因材施教。再引导学生在吸收国内外优秀演唱技术的基础上,立足中国文化底蕴,找到属于自己的‘中国好声音’,传播好中国的故事。”(光明日报全媒体记者杨雪丹)

责任编辑:吴美玉
延伸阅读

香港新闻社

有视界·有世界

李家超邀社区客厅家庭礼宾府开派对 共度温馨圣诞

日媒:丰田决定在上海建厂 生产100%电动汽车

全球南方9国明年正式成为金砖伙伴国

李家超分享礼宾府圣诞装饰 祝愿平安喜乐

香港国安处通缉钟剑华等6人 悬赏100万

邓炳强:将向法庭申请没收许智峰犯罪得益 市民不应与潜逃者有任何金钱瓜葛

苏州辟谣大量外企撤离传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