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体版
香港 / 正文

华语中生代作家马伯庸、黎紫书、蔡崇达惊喜来港开讲

联合出版集团旗下联合新零售公司近年推展“一本读书会”大型公益文化项目,于10月18日及19日推出“名家文学季”系列活动,邀请马伯庸、黎紫书、蔡崇达三位来自内地及海外的著名作家莅临香港,分享其创作心得、文学感悟。

香港新闻网10月19日电 联合出版集团旗下联合新零售公司近年推展“一本读书会”大型公益文化项目,于10月18日及19日推出“名家文学季”系列活动,邀请马伯庸、黎紫书、蔡崇达三位来自内地及海外的著名作家莅临香港,分享其创作心得、文学感悟。三场讲座在香港会议展览中心举行,由联合出版集团主办,“一本读书会”承办,橙新闻及香港三联书店协办,中国太平保险(香港)有限公司、中石化(香港)有限公司及香港阅读推广人联盟大力支持。线下线上共逾十万人次参与,现场气氛热烈。

10月18日下午,首场讲座“历史的大与小”由中国内地知名作家马伯庸担任主讲。马伯庸曾获人民文学奖、朱自清散文奖、茅盾新人奖、骏马奖等,作品涵盖历史、科幻、影视评论等诸多领域,代表作包括《长安的荔枝》《长安十二时辰》《桃花源没事儿》《食南之徒》《太白金星有点烦》等。

是次讲座,马伯庸从鲜活的史料切入,并连系经典文学作品,展现了历史中常被忽略的“小人物”声音,并进一步探讨了“英雄史观”与“人民史观”的差异。马伯庸认为,关注普通人的喜怒哀乐,能让历史研究更具温度,从而理解时代的整体脉络。

互动交流环节,听众踊跃提问。问及寻找“小人物”资料的方法,马伯庸分享了自己的经验及以前借阅资料的趣事,强调只要有心发掘,普通人的故事终会浮现。另有观众问及“小历史与大历史是否存在『不忠诚的共谋』?”,马伯庸回应,历史的叙事本身带有主观性,但通过对人性的关注,我们能更接近真实,并在宏大与微小之间找到平衡。

10月19日上午,中国内地知名作家蔡崇达带来了“名家文学季”的第二场讲座“人生最开始的好朋友”。蔡崇达是《皮囊》《命运》《草民》等畅销书的作者,作品多次获得《南方周末》年度致敬、亚洲出版协会特别报道大奖等。其首作《皮囊》以细腻笔触书写故乡、亲情与自我成长,累计销量已突破600万册,成为现象级华语文学作品。

讲座中,他谈到新作《我人生最开始的好朋友》相较以往的转变:“好的作家要能写好童书,因为童书是最根本的生命教育。”他指出,在过度追逐知识与经济的时代,更需加固内心的精神秩序。书中插画则由女儿绘制,成为父女共同的创作旅程。

互动环节中,他表示:“好的作家永远无法被AI取代。”尽管媒体与表达载体不断进步,但仍难以满足人们内心剧烈震荡的需求;作家因而承担着责任与义务,用文字触达人心。

10月19日下午,马来西亚知名华语文学作家黎紫书担任本次“名家文学季”的收官场嘉宾,分享关于“流俗地的奇幻与浪漫”。黎紫书1971年生于马来西亚。自1995年以来,作品多次获得马来西亚花踪文学奖、台湾《联合报》文学奖及时报文学奖等。个人曾获马华文学奖、南洋华文文学奖、单向街书店文学奖“年度青年作家奖”、北京大学王默人—周安仪世界华文文学奖,以及郁达夫小说奖等。已出版长篇小说、短篇小说集、微型小说集以及散文集等著作十余部。

讲座围绕长篇小说《流俗地》展开,黎紫书就作品的人物塑造、叙事结构、语言特色等进行了深入的分享。作为长期创作短篇作品的马华作家,她创作《流俗地》的过程经历了“违逆身体”的折磨,但也享受到回归本心的自由与纯粹。谈及马华文学的现状,黎紫书坦言不愿如祥林嫂般抱怨不受重视的边缘感,而是希望颠覆“得奖体”和标本式的文学印象,让更多马华作家有机会展现中文书写的多种可能性。

互动交流环节,多位听众表达了对黎紫书及其作品的喜爱。黎紫书笑言会在网上观察人们对她作品的评论,并推测评论者的心灵状态。她也提到,有能力的作者甚至能赋予词汇全新的含义。

责任编辑:邓海来
延伸阅读

香港新闻社

有视界·有世界

李家超邀社区客厅家庭礼宾府开派对 共度温馨圣诞

日媒:丰田决定在上海建厂 生产100%电动汽车

全球南方9国明年正式成为金砖伙伴国

李家超分享礼宾府圣诞装饰 祝愿平安喜乐

香港国安处通缉钟剑华等6人 悬赏100万

邓炳强:将向法庭申请没收许智峰犯罪得益 市民不应与潜逃者有任何金钱瓜葛

苏州辟谣大量外企撤离传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