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黄冰芬
10月16日,特区政府举办了一场题为“行政立法同心治港创未来”研讨会,传递出三个明确信号:一是系统总结了第七届立法会取得的积极成果;二是清晰展示了在“爱国者治港”原则下,行政立法关系实现由对抗内耗到务实协作的历史性转变;三是对第八届立法会议员提出期许,为香港迈向由治及兴指明方向。这些讯息既是对新一届立法会议员的寄语,也为市民选贤任能提供了参考准则。市民都期待,新选制下第二次立法会选举能够体现香港整体利益和高度负责的精神,更多不同专业背景的新面孔,将为立法会注入新活力。
在立法会换届选举提名期开始前一周的关键时刻举办研讨会,此举别具意义。
具备服务意识 强化特区治理
四年来,香港治理生态发生根本性转变,行政立法关系是最显著变化之一。正如10月17日“港澳平”文章所指,第七届立法会任期内审议通过法案近130条,较上一届同期超出60%;审批涉及土地房屋、增强香港竞争力、对接国家发展战略等项目260多个,款项总额近7,000亿元。这些数字背后,是关乎市民切身利益的各项政策措施得以顺利推进。
立法会创新风,始于“爱国者治港”原则的全面落实。新选制绝非意味着要议员当“举手机器”,而是要求治港者以高度负责的态度,秉持专业精神,务实解决问题。中央港澳工作办公室主任、国务院港澳事务办公室主任夏宝龙明确指出:“立法会议员是管治团队的重要组成部分,不是‘局外人’。”现届特区政府首创的“前厅交流会”正是一个示范。立法会议员在监督过程中从单纯“找问题”转向共同“想办法”,这种转变正是特区治理生态进步的缩影。
临近立法会选举,这次研讨会为新一届议员确立了明确标准。未来的立法会议员,不仅要坚定爱国爱港,更要具备专业素养、务实精神和服务意识。他们应当超越简单政治口号,提出切实可行的政策建议;立足香港长远利益,推动社会和谐;密切联系市民,有效传达民意。
对参选新人而言,研讨会提供了一份清晰的“任职说明书”:香港需要的是建设者,是问题解决者,是团结的力量。有志服务香港的人士,应当以此为标准自我审视,明确使命担当。
务实贴地 解决社会急难愁盼
对市民而言,研讨会也提供了重要投票参考。在选择立法会议员时,应当关注候选人是否具有专业背景和实务能力,是否提出具建设性的政纲,是否展现出合作解决问题的意愿。值得支持的候选人,应是能够推动香港向前发展的务实建设者。
新选制下第二次立法会选举,将成为检验本港政治人才培养成效的契机。我们期待看到更多不同专业背景的新面孔,为立法会注入新活力。正如“港澳平”文章指出,新选举制度具有广泛代表性、政治包容性、均衡参与性、公平竞争性,让选举回归选贤任能的本质。社会也应以开放的心态看待这种新陈代谢,关注“谁将进来”以及他们能为香港带来什么,而非过度聚焦于“谁将离开”。
这次立法会换届选举,市民应更清楚,在选择心仪候选人背后,不仅是对香港整体利益和高度负责的精神,更是在香港由治及兴历史进程中留下深刻印记。为了开创香港更美好的未来,我们要全城行动积极投票。
(作者系全国人大代表、全国港澳研究会会员)
香港新闻社
有视界·有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