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体版
香港 / 正文

港中大岑美霞:以科研创新为核,构建全球人才与成果转化新生态

正值HICOOL2025全球创业者峰会在北京启幕之际,这场汇聚167个国家和地区创业人才、累计征集3.4万个创新项目的全球盛会,首次设立了涵盖30余所海内外知名学府的“世界一流高校”展区。

正值HICOOL2025全球创业者峰会在北京启幕之际,这场汇聚167个国家和地区创业人才、累计征集3.4万个创新项目的全球盛会,首次设立了涵盖30余所海内外知名学府的“世界一流高校”展区。香港中文大学(下称“港中大”)作为港澳名校代表参展。展会期间,港中大副校长岑美霞就学校发展愿景、科研创新、人才战略及粤港澳大湾区合作等关键议题,接受了香港商报专访,深入解读港中大在基础研究与应用转化协同发展、全球人才吸引与留存,以及应对国际人才流动挑战等方面的战略布局与实践成果。

排名攀升背后:科研实力与成果转化双轮驱动

2026年,港中大在《泰晤士高等教育》(THE)排名中位列全球第41位,QS排名更攀升至全球第32位,且近年来排名持续稳步上升。

在岑美霞看来,排名的背后是科研实力的硬核支撑,而科研实力的核心则是人才。“无论是教授、科研人员,还是前线科研岗位的各类人才,都是推动学校科研水平提升的关键力量。”她特别强调,外界对港中大的认知多集中于基础研究与高水平论文发表,但实际上,港中大在知识产权应用及相关投资收入方面,已连续五至十年位居全港高校首位,实现了基础研究与应用转化的“双轮驱动”。

“基础研究是创新的源头,没有今天的基础研究,就没有明天的创新应用。”岑美霞解释道,港中大既重视基础研究的长期积累,也深知应用转化的重要性。她坦言,从基础研究的“理念”到实际应用的“方案”,往往需要漫长的过程,且需要不同团队、不同思维模式的协作。为此,港中大构建了精密的战略支持体系,为两类研究的协同发展保驾护航。

两大核心举措:打通成果转化“生态链”

如何破解高校科研与业界、投资界之间的“连接壁垒”,是全球高校面临的共同挑战。岑美霞介绍,港中大通过两大核心举措,逐步完善成果转化与创业生态链。

2024年,港中大成立了全资控股的“香港中文大学创新投资公司”(CHK Innovation limited)。该公司作为桥梁,一端连接学校内部的初创企业,另一端对接业界与投资界资源,将外部资本引入校园,为科研人员提供充足的资金支持,让他们能够专注于创新研发与实际问题解决,无需分心资金筹措。

与此同时,港中大强化了“知识转移办事处”的服务能力。岑美霞指出,从基础研究成果到知识产权保护、申报、授权,再到与业界合作、吸引投资者,每个环节都需要专业服务与资源支撑。为此,学校为办事处引进了具备法律知识、商业化运作背景及业界网络的专业人才,全方位提升服务质量,为科研人员的成果转化之路扫清障碍。

“在学校管理层层面,我们也特别强化了知识产权与知识转移工作的推动力度。”岑美霞表示,从顶层设计到落地执行,港中大已形成一套完整的配套服务体系,为科研创新与成果转化提供全流程支持。

人才战略:以“才”聚“才”,软硬实力并重

随着全球人才竞争加剧,尤其是AI、半导体等领域人才需求激增,港中大的人才战略备受关注。岑美霞将人才工作分为“吸引”与“留存”两大维度,强调“软硬实力并重”。

在吸引人才方面,岑美霞认为,政策支持(如签证便利、身份衔接、就业与医疗保障)是基础,但并非核心。“一流人才更看重的是合作团队与发展平台。”她以港中大为例,正是因为拥有一批国际顶尖的教授与研究团队,才持续吸引著全球优秀学生与科研人员前来——“人才会吸引人才,先构建强大的核心团队,才能形成人才集聚效应。”

而在人才留存上,岑美霞更看重“软实力”。“生活条件是基础,但团队氛围、工作中的正向鼓励,以及机构的发展理念,才是留住人才的关键。”她解释道,高薪、优渥福利等“硬条件”虽能吸引人才短期加入,但长期留存更依赖于让人才在工作中获得认可、实现价值,感受到团队的凝聚力与归属感。”

应对国际挑战:危机中寻机遇,布局长远发展

“原来很多年轻科研人员可能优先选择赴海外机构工作,现在因海外机遇减少,他们更倾向于留在国内或来香港发展,这为我们留住人才提供了契机。”岑美霞表示,虽然短期来看,全球化科研交流受到一定影响,但从长期周期看,“地缘政治的影响多是短期的,不可能长期持续。”

她强调,港中大会抓住当前机遇,持续提升自身科研实力与人才培养能力,“在这段时间里做好‘装备’,待下一轮全球化机遇来临时,就能更好地承接”。对于未来,岑美霞充满信心:“从长周期来看,科研交流与人才流动的全球化趋势不会改变,我们始终保持乐观。”

未来愿景:成为“亚洲最具创新力大学”

谈及未来发展计划,岑美霞展示港中大的愿景——“成为亚洲最具创新力的大学”。她表示,人才招聘将是实现这一愿景的核心策略,而持续完善基础研究与应用转化体系、深化全球合作、深耕大湾区,将是未来的工作重点。

“港中大已具备全球一流的科研与教学实力,未来我们要做的,是进一步释放创新活力,让科研成果更好地服务社会、推动产业升级,同时为全球培养更多具备创新能力的顶尖人才”。岑美霞的话语中,传递出港中大面向未来的坚定决心与清晰方向。(记者 刘子莉)

责任编辑:王恩龙
延伸阅读

香港新闻社

有视界·有世界

李家超邀社区客厅家庭礼宾府开派对 共度温馨圣诞

日媒:丰田决定在上海建厂 生产100%电动汽车

全球南方9国明年正式成为金砖伙伴国

李家超分享礼宾府圣诞装饰 祝愿平安喜乐

香港国安处通缉钟剑华等6人 悬赏100万

邓炳强:将向法庭申请没收许智峰犯罪得益 市民不应与潜逃者有任何金钱瓜葛

苏州辟谣大量外企撤离传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