侧身匍匐通过战术网、战场救护、激光射击、知识抢答……10月25日,第三届北京市全民国防知识技能大赛在首都经济贸易大学体育馆圆满收官。大赛进行了国防知识与技能双重较量,来自社会组、高校组2个组别的12支决赛队伍在充满“实战”氛围的赛场上激烈角逐,展现出心系国防、奋勇争先的精神风貌。经过紧张的角逐,社会组朝阳区代表队和高校组中国矿业大学(北京)代表队获得一等奖。

第三届北京市全民国防知识技能大赛现场。主办方供图
今年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9月,北京市集中开展“全民国防教育月”活动,以“弘扬抗战精神 共筑国防长城”为主题,精心组织开展线上线下系列活动,本次大赛为“全民国防教育月”重要活动之一。大赛由中共北京市委宣传部、北京市国防动员办公室、中共北京市委教育工委、北京市教育委员会、北京卫戍区政治工作部共同主办,全市16区和38所在京高校组队参加,经过初赛的激烈角逐,共12支代表队入围决赛。
知识与技能的双重较量
决赛分为知识竞赛和技能决赛两大部分,技能决赛设置侧身匍匐通过战术网、翻越坡度墙障碍、战场救护、横渡云梯、手枪激光模拟射击等共5项内容,每轮比拼3支代表队同场竞技。

技能比拼环节。主办方供图
知识竞赛设置必答题、速答题和抢答题,题目内容涵盖古代军事、未来科技、法律法规及实战演练等,多维度考察各代表队国防历史知识、国防理论常识、国防法律法规掌握情况。为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本次知识竞赛题目侧重突出最新国防军事成就、政策法规和重大纪念活动,特别是今年九三阅兵所展现的国防和军队现代化建设取得的显著成就。
一面意义非凡的五星红旗
大赛现场一面意义非凡的五星红旗格外引人关注。这面五星红旗,曾随神舟十八号载人飞船进入中国空间站,由两代航天员乘组在太空中接力展示,并于2024年4月30日随神舟十七号飞船返回地球。
去年5月底到10月,这面五星红旗由全国各地的少先队员接力传递,途经众多具有象征意义的地点。今年10月14日,该国旗被正式珍藏于香山革命纪念馆,成为永恒的国家记忆。这面国旗连接着“可上九天揽月”的航天梦想,也连接着代表忠诚和使命的地面守护。
比赛还邀请到了中国工程院院士龙乐豪和九三阅兵中担任国旗护卫队升旗手的张威亲临现场。龙乐豪院士主持过国家五项重大航天工程中的运载火箭研制,是我国低温推进剂火箭主要开创者之一,为我国航天技术创新发展与走向世界作出了历史性与创造性贡献,他在现场分享了航天事业中蕴含的爱国情怀与“自力更生”的精神,他还以长征系列运载火箭发展亲历故事,激励青年人崇尚科学,勇于探索。
在本次阅兵式上,张威担任国旗护卫队升旗手,让国旗在万众瞩目下庄严升起。在训练过程中,为达到阅兵“米秒不差”的高标准,张威付出了格外的艰辛,“每天练习展旗动作有四五百次,无论在任何天气情况下都要把国旗展出一个完美的扇形。”早在中学时期,张威就埋下了这颗种子,十年日复一日的坚持与高要求,让他圆梦成为一名国旗护卫队升旗手。“对我来说,国旗重于生命。”张威的精神激励了在场所有人。

第三届北京市全民国防知识技能大赛现场。主办方供图
经过决赛激烈的角逐,朝阳区代表队、中国矿业大学(北京)代表队获得一等奖;西城区代表队、丰台区代表队、北京航空航天大学代表队、首都经济贸易大学代表队获得二等奖;海淀区代表队、昌平区代表队、通州区代表队、华北电力大学代表队、北京科技职业大学代表队、北京科技大学代表队获得三等奖。

知识竞赛环节。主办方供图
中国矿业大学(北京)机械工程专业大二学生丁宇轩,是本次高校组参赛队员之一,他向记者介绍,通过参与国防知识技能大赛的日常训练,自己对国防知识有了更丰富全面的了解,这些知识在日常的学习中接触较少,在今天的比赛现场也接触到了平时在社交平台上或者电视里才能看到的优秀榜样,对青年学子来说,无论是备赛,还是参赛,都是一次宝贵的经历。
本次大赛还面向首都市民开展网络答题活动,全市干部群众踊跃参与,引导社会关注国防、关心国防、热爱国防。除国防知识技能大赛外,北京市还举办“爱我国防”演讲比赛、“国防万映”公益展映等系列活动,进一步深化全民国防教育,增强全民国防观念,提升全民国防素养。
新京报记者 耿子叶
香港新闻社
有视界·有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