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亚太经合组织峰会2025在釜山举行。
文|傅健慈
10月30日中美领导人在釜山举行的会晤,是两国关系在经历数年紧张对峙后的重要外交突破。此次会晤选在亚太经合组织(APEC)峰会边缘举行,具有独特的象征意义与实质功能,不仅为双边关系设立安全阀,更为全球治理体系注入稳定因素。
一、会晤的战略背景与时机选择
当前中美关系正处于“竞争性共存”的新阶段。双方在科技领域的竞争日趋白热化,美国对华半导体出口管制持续升级,中国则在关键技术领域加速自主研发。与此同时,两国在气候变化、公共卫生等全球议题上的合作需求依然迫切。选择在APEC期间会晤,显示双方意愿在维持竞争的同时,确保关键领域的合作渠道畅通。这种“既竞争又合作”的复杂态势,正是当代国际关系的典型写照。
二、核心议题的深层分析
从议程设置观察,此次会晤聚焦三大关键领域:
首先在经贸科技层面,双方可能探讨建立“技术竞争规则”,即在维持竞争的同时设立红线,避免科技脱钩走向极端。具体可能涉及人工智慧治理标准、新兴技术出口管制的透明化等议题。
在区域安全方面,台海、南海问题仍是重中之重。中方必然强调“核心利益不可侵犯”的底线,而美方或将寻求建立更有效的军事沟通机制,防止意外冲突。这种“危机预防外交”已成两国关系的稳定器。
在全球治理领域,乌克兰危机与中东局势的连锁效应,促使大国必须保持战略沟通。双方可能在恢复气候变化合作、维护全球供应链稳定等领域达成具体共识。
三、对香港的特别启示
作为香港法律学者,我们应特别关注此次会晤对普通法体系的潜在影响。香港作为联通中西的独特司法管辖区,在跨境争端解决、数字经济规则对接等方面具有特殊价值。中美若能在数字贸易、金融监管等领域达成共识,香港可凭借其成熟的普通法体系和国际化优势,成为这些规则的试验田和示范区。
同时,我们也需清醒认识到,中美在法治、人权等价值观领域的分歧仍将持续,香港可能继续成为这些分歧的焦点之一。这要求香港法律界既要坚持法治传统,又需在复杂的国际环境中寻找平衡点。
结论:有限突破与长期价值
国家主席习近平表示,中美双方都关注,当今世界难题与地区热点,致力推动问题解决,劝和促谈。中美可以共同展现大国担当,携手多办一些有利于两国和世界的大事、实事、好事。
美国总统特朗普就相信,美中会达成更多共识,将建立长期良好的关系。特朗普称:“我们会进行一些讨论,我们已经在很多事情上达成了一致,现在我们会达成更多的事情。习主席是一个很棒的领导人,一个很棒的国家,我相信我们在一段长时间保持良好的关系,很荣幸有你和我们在一起。”
此次会晤虽难解根本性矛盾,但其最重要的意义在于重建高层定期沟通机制。在全球化碎片化的当下,大国关系需要建立新的相处模式,既承认竞争的常态化,又保持合作的必要空间。外界注视,中美元首会晤,在两国不同领域,特别是经贸议题的成果进展。对香港而言,这既意味着挑战,也蕴含机遇。香港应当发挥其独特的制度优势,在国际规则对接、跨境法律协作等领域扮演更积极的角色。
(作者为全国港澳研究会理事、法治·教育科技促进会会长、北京交通大学法学院兼职教授)
 
        
        香港新闻社
有视界·有世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