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南大一食堂供应的帝王蟹等海鲜。图/上游新闻
据上游新闻报道,近日,多位网友发帖爆料称,南京大学食堂此前推出“你来点菜我来做”活动时,曾有学生留言希望吃到帝王蟹。11月1日,该校仙林校区有食堂真的以999元单只的价格上架这款高端海鲜并面向学生售卖。
对此,11月3日,南京大学相关食堂负责人澄清表示,帝王蟹实为该食堂新开海鲜档口的常规菜品,并非因学生留言特设,其价格也低于市场价,目前学生反馈积极。据悉,该食堂档口除了999元1只(4.2斤)的帝王蟹,还有158元1只的波士顿龙虾、68元1条的石斑鱼可供选择。
消息一出引发广泛热议,有学生为学校点赞,也有网友质疑,高校食堂提供这种高价菜品是否合适。
正方观点:
学校食堂提供更便宜更好吃的帝王蟹,无可厚非
其实,这没有什么好质疑的,也不用大惊小怪。大学生可以去校外吃帝王蟹,学校食堂能提供更便宜更好吃的帝王蟹,也就无可厚非。大学后勤服务本该提高学生满意度,以市场化思维,提供不同价位的菜品,满足不同需求。对此,社会舆论也当理性看待。
近年来,大学生对学校食堂饭菜质量不满、纷纷叫外卖的新闻,一再引人关注。舆论也呼吁大学食堂要转变服务态度,提高饭菜质量,吸引学生在食堂消费。可以说,大学食堂也是在和校外餐饮店“竞争”。
就此看,开设海鲜档口,提供包括帝王蟹在内的各种海鲜,就是大学食堂改善服务的积极举措。有的大学生想吃海鲜,也有能力消费,他们不在学校食堂消费,也会到校外饭店消费。
质疑学校食堂提供海鲜,是用陈旧的观念,看待大学的餐饮服务。他们希望大学食堂提供的都是几元或者十几元以内的菜品,让大家都吃得差不多,以此避免攀比消费。这是无视学生家庭经济条件不同,存在差异化需求的现实。
事实上,我国不少大学早已尝试设置不同档口,提供不同的菜品,并引入校外餐饮机构,给学生提供餐饮服务。有大学有十几个不同品牌的咖啡店,一些大学还有高档海鲜餐厅、西餐厅。
这和大学提供的宿舍条件一样。有不少大学提供给学生的宿舍,还和20多年前差不多,一个宿舍住6人,甚至8人,这怎么能让学生满意?大学给学生提供后勤服务,也要与时俱进,学生群体已经变化,后勤服务也不该落后。
也有人说,部分富裕家庭的大学生到校外去吃高档海鲜,与学校食堂提供将近千元的帝王蟹,是不同的。前者属于大学生个体的消费选择,只要量入为出,别人干涉不了;后者则代表了学校对高档消费的支持态度,大学还是育人的地方,不宜鼓励大学生高档消费。
这是混淆了满足差异化需求与鼓励高档消费。当前,很多大学的学生多达两三万,有少数学生想吃帝王蟹、龙虾,也很正常。学校食堂积极满足这一需求,恰恰是尊重学生消费选择、做好后勤服务的表现。
反方观点:
学校食堂应做好平价餐饮,不该鼓励学生高消费
帝王蟹没错,错在进了高校食堂。大学食堂卖高档海鲜,或许是出于丰富菜品,满足少数学生对高端餐饮的需求,初衷值得肯定。但999元一只帝王蟹,即便低于市场价格,也引发了不小的争议,就在于帝王蟹售卖的对象和场合有着特殊性。
高校食堂,作为保障师生基本餐饮的公共服务场所,自带公益属性,其主要目的是做好平价餐饮,而非鼓励学生追逐高消费。帝王蟹,这一妥妥的高端食材,怎么也不该成为高校食堂的“主角”,即便是“配角”也不合适。
999元一只的帝王蟹,对于多数尚无经济能力的大学生而言,还是过于“高端”了。据第一财经报道,“麦可思-2025年在校大学生消费行为研究”数据显示,2025年受访在校大学生的平均每月生活费为1744元。可见,一只帝王蟹的价格已经超过了一般大学生半个月的生活费。更何况,多数学生的生活费还来源于父母。
“花父母的钱享高端美食”的消费行为,既不利于大学生养成理性消费观念,还与高校倡导的勤俭节约理念背道而驰。
既然是少数学生的需求,那就不妨交由市场满足。高校周边的海鲜餐厅、生鲜市场完全可以承接这类需求,且能提供更专业的服务。高端海鲜,本就不是高校食堂“主菜”,没必要用本就不足的公共资源服务小众需求,这也违背了资源优化配置的原则。
高校食堂的价值,不在于能提供多少高端菜品,而在于能否让每个学生都能吃得安心、吃得实惠。高校食堂更应该在基础服务上提质升级,比如丰富平价菜种类,把味道做得更好,增加平价菜窗口,减少排队时间等。
总之,高校作为育人场所,让食堂更多饭菜物美价廉,才是努力的方向,这同时也引导学生树立理性消费观念。999元一只的帝王蟹,还是不应该出现在高校食堂的菜单上。
撰稿/熊丙奇 丛林
        
        香港新闻社
有视界·有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