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杨德强表示,透过专业的培训,香港赛区4,000名志愿者能够在残特奥会期间提供优质的服务。敖敏辉摄
(香港文汇网记者 敖敏辉 广州报道)一场大型运动会的举行,背后有无数人在默默耕耘,而志愿者则是不可或缺的无名英雄。24日,残特奥会香港赛区统筹办公室主任杨德强在广州出席发布会透露,香港赛区有4,000名为残特奥会服务的志愿者,他们来自不同背景及年龄层,展现香港社会的多元和共融。为了提升服务质量和效率,香港赛区为志愿者开设了五门有针对性的课程,包括残障人士特点、运动员沟通、安全及技术志愿服务和观众服务技巧等。
香港承办残特奥会四个竞赛项目,包括残奥项目硬地滚球、轮椅击剑和乒乓球(TT11组),以及特奥项目乒乓球,首个竞赛项目特奥乒乓球将在12月6日展开
杨德强介绍,在残特奥会期间,香港赛区志愿者将分布在各个竞赛场馆、主媒体中心、赛事指挥中心、中央义工指挥中心、指定口岸、酒店及火炬传递等大型活动场合中,提供包括竞赛服务、观众服务、安保运输、抵离接待、酒店接待、媒体后勤、资讯科技支援,以至属于专项岗位的颁奖典礼支援、礼宾接待,反兴奋剂检测支援等,全方位支援赛事,确保各项比赛能够顺利进行。支援残特奥会的义工需接受针对性的培训,以照顾残疾运动员和观众的不同需要。
在培训方面,由于残特奥会的性质与一般大型体育赛事有所不同,支援残特奥会的志愿者需要接受针对性的培训,为此,除了基本的志愿者培训外,这些残特奥会志愿者会参加专门的课程。首先是了解残疾类型,志愿者要会学习不同类型的残疾及其对运动员的影响,包括肢体残疾、视力障碍、听力障碍及智力障碍等。其次是运动员沟通,培训包括如何与智力障碍或其他类型的残疾人士进行有效交流,帮助志愿者掌握各种沟通技巧,确保他们能在比赛期间与运动员建立信任关系。第三是安全及技术支援,志愿者需了解如何安全协助运动员,特别是轮椅运动员,包括如何正确推动轮椅、提供必要的身体支援,以及在必要时进行紧急应变。第四是观众服务技巧,志愿者需接受针对残疾人士观众的接待培训,学习如何为他们提供方便的服务,包括无障碍入口、座位安排及观众的特殊需求。最后是心理素质与团队协作,邀请专家对志愿者领袖开展有关减压技巧和团队沟通方法的培训,让他们有效管理志愿者队伍,保持团队凝聚力。
“我们相信,透过专业的培训,这4,000名志愿者能够在残特奥会期间提供优质的服务,确保每位运动员和观众都能感受到赛事的温暖与关怀。”杨德强说。
香港新闻社
有视界·有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