紫荆党主席李山。
文 | 劉 林
時光回溯至1986年,長江夔門,李山與女友攜手站在遊船上,遐思萬千……夏季的風,和著奔騰的江水,吹綠了兩岸青山。而在750年前,宋代詩人邵桂子遊歷夔門之後,留下詩句:手挈東風上水關,鳳書迎日看新班。
似乎,邵桂子的詩意,正為李山寫下伏筆——2020年3月1日,香港政黨新秀紫荊黨宣告成立,紫荊黨主席李山與10餘位黨員立下錚錚誓言:成為一支由力量、責任和團結來定義的政治新力量,用能力和決心推動發展符合香港巿民利益的政治經濟社會治理體系,共建香港,無問西東!
那一天,維多利亞海灣紫荊號上,輝光葳蕤……
我思故我行
「最幸福的人生是學習的人生」, 亞里士多德的話在李山身上,得到了恰如其分的印證。
1981年,風華正茂的李山考入清華大學,這位從四川威遠縣城走進高等學府的學子,深知學習機遇的難得和學業的重要,他勤奮、刻苦,在清華大學的校園漸露崢嶸。
清華代有才人出。回憶起曾經的學習時光,李山說,清華大學人才雲集、燦若繁星,「令人景仰的校友,其中包括我視為人生楷模的兩位學長,一位是中國飛彈之父錢學森,他負笈麻省理工學院,攜尖端科技回國,奠定了中國國防科技之基;另一位是抗戰英雄孫立人,他留學弗吉利亞軍校,率中國遠征軍出國作戰,威名遠揚。我希望能像他們一樣,將自己的學習和思考,化作為祖國富強而奮鬥的行動,作出無愧於清華和時代的貢獻。」
1986年,李山獲得清華大學經濟管理學院學士學位後赴美留學,在美國麻省理工學院繼續攻讀,先後獲加利福尼亞大學戴維斯分校經濟學碩士學位和麻省理工學院經濟學博士學位。自1993年始,李山在國際金融領域,先後擔任信用瑞士第一波士頓銀行(CS First Boston)外匯衍生證券交易經理,美國高盛投資銀行(Goldman Sachs) 紐約總部國際經濟學家、亞洲研究部和投資銀行部執行董事、歐洲併購部執行董事,中國國家開發銀行投資銀行籌備領導小組副組長,美國雷曼兄弟公司(Lehman Brothers)中國業務董事總經理,中銀國際控股有限公司執行長,瑞士信貸集團董事,絲路金融公司執行長,兼麻省理工學院經濟系和斯隆管理學院顧問、哈佛大學甘迺迪政府學院顧問……
在美國高盛投資銀行,李山負責開創公司的中國經濟研究工作,基於批判性思考,他對中國經濟的發展前景發表了與華爾街所有經濟學家完全相反的觀點,成功預測了中國經濟增長率和人民幣匯率,入職一年半就被高盛破格提拔為執行董事。
在其作品《我思故我行》中,李山闡述,人理性思考的能力是從哪裡來的呢?子曰:生而知之者,上也;學而知之者,次也。「我不是那種生而知之的天才,我的知識和思考能力來自於學習。」
從李山的專著《中國經濟時事評析》《資本邏輯與企業重塑》中,可以照鑒出他的深厚學養和卓越才華。
「我有幸曾在國內和國際的頂尖高等學府接受教育。清華大學教給了我科學知識和方法論。在眾多老師中,有兩位對我的影響尤其深遠。朱鎔基院長言傳身教,使我明白了學經濟是為了經世濟民。我出國留學時朱院長為我寫下臨別贈言『博採眾長,學通中外』,囑咐我學成歸國服務。另一位是院黨委書記邵斌,他引導我對國家民族的思考,讓我擺脫狹隘,立志成為對社會作出有益貢獻的人。」
1998年,李山辭去諸多國際性職務,義無反顧踏上歸國的路途,開啟了他報效祖國的生涯。
後來,他在文集《歸途》之《追夢》中寫道:「我是一個追尋夢想的人。有夢的人生是充實的,尋夢的生命是多彩的。儒家說『內聖外王』,實現理想對我來說,更多的是一種精神的追求,至於結果,並不那麼重要。而這樣的追求,正是我生命中最重的承擔。」
《歸途》十數萬字,文筆樸實清澈、乾淨簡潔,立意寬闊深厚、富蘊情懷,不僅沉澱出了李山的睿智和思想,更折射出他壯志報國的慷慨和激情。李山以國家層面觀照中國經濟形勢,包括對經濟金融形勢的思考、對在清華大學學習生活的回憶、對故人的懷念、對家鄉的留戀、對人生的思索等,詮釋出了一名具有社會責任感和民族責任心的成功人士數十年來的人生歷練和心路歷程。
文如其人。文化、教育、青年、責任、建設……這些閃爍著力量之光的關鍵詞,瀰漫在我與李山對話的時間裡,鮮明、深刻、高格。
從四川一個小縣城一步步走向世界的李山,他的根系,永遠深植於中國大地,並蓬興出「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的擔當和氣度。
「財富圖大計,才智理邦國」,李山的勠力以行,燭照出了知識分子和經濟學人的時代價值和意義。
点睛金融版图
「留學是為了更好地歸來。」歸國後的李山在金融領域釋放出的智識都被恢弘的時代所記錄。
當初在美國投資銀行高盛公司擔任執行董事的李山通過對中國經濟發展前景分析,李山得出結論,中國將成為世界上GDP最高的國家。同時由於中國人的節儉傳統,中國的儲蓄也將是世界上最多的。「金融是將儲蓄轉化為投資的中介,因此中國將可能擁有世界最大的金融體系。投資銀行技術則是金融業皇冠上的明珠,投行對金融安全的重要性不亞於核武器對軍事安全的重要性。因此中國必須發展自己的世界一流投行,阻止外資投行壟斷中國資本市場,從而增強中國經濟抵禦國際金融風險的能力。」
李山將自己的思考討諸報國的行動,於1998年從高盛倫敦公司辭職回到北京擔任國家開發銀行投資銀行籌備領導小組副組長,後又赴香港擔任中銀國際總裁,在中國金融界舉足輕重,成功打造出中國第一家國際化國有投資銀行,李山因此當選為年度中國十大金融風雲人物。今日中資投行已與國際大行在中國資本市場平分秋色,李山當年的夢想正變成現實。
在香港生活期間,李山參與了香港諸多社會事務。曾經一段時期,香港經濟發展低迷,特區政府為了解決問題,成立了香港經濟就業諮詢委員會,由經濟金融界的代表性人物組成。當時,李山是委員會的唯一一名中資企業代表,後來李山擔任特區政府中央政策組顧問,並成為港區全國政協委員。
作為全國政協委員,李山曾經建言,在香港成立第二間交易所,引入量子計算、區塊鏈等先進技術,並利用數字貨幣等手段開創新的支付通道,藉此繞過由美國控制的SWIFT結算系統,避免在金融制裁中被扼住咽喉。「香港雖然是世界三大金融中心之一,但並非毫無短板——缺少具有國際競爭力的本土金融機構。滙豐的總部在英國,花旗的總部在美國,中資機構則大多在北京。跨境資金可以帶動資本繁榮,卻並不能承擔起市場基石的作用。」李山的心中,裝著香港金融的未來。
來自中國西部四川的李山對西部有著特殊的情結。他對歷史上的絲綢之路非常神往,「亞歷山大、成吉思汗、張騫、西遊記、三大宗教……都在這條路上,而西部發展與絲綢之路息息相連」。
基於這樣的思考,李山於2014年在中銀國際領導成立絲綢之路工作組。在國家提出「一帶一路」倡議後,他又聯合中國和其他「一帶一路」國家投資者及志同道合的國際金融專家,於2015年在香港創立絲路金融公司,協助推動「一帶一路」倡議的實施。
從東方到華爾街,從華爾街回歸東方,又沿著「一帶一路」走向世界的李山,以中國投行國際化先行者的足跡,書寫著中國經濟成長的路線圖。李山曾說:「在中國,清華給了我最好的品格教育。在美國,麻省理工給了我最好的經濟學,包括批判性思維的教育。」
想起一個故事。曾經,美國麻薩諸塞州劍橋市的哈佛廣場上,一家名為Alden&Harlow的小餐廳迎來了兩位特殊的客人:一位是2016年諾貝爾經濟學獎得主、哈佛大學經濟學教授奧利弗·哈特,另一位則是教授最喜愛的學生之一、中國金融家李山。
師生二人相聚在這個燈光闌珊、面積不大的小餐廳,他們的話題,卻是事關全球的國際金融局勢。
窗外,時光彈指,風雲變幻……
共建東方「佛羅倫薩」
香港,在時代的節點上,正在展示新的容顏。
自1997 年回歸以來,「一國兩制」的踐行,賦予了香港令人矚目的經濟成果和國際地位,成為持續二十多年全球最自由的經濟體。
視香港為第二故鄉的李山經常將香港與15世紀的義大利城邦做比較。「當時的佛羅倫薩與威尼斯,也都擁有獨立的司法環境、發達的金融體系,以及驚人的社會財富,但佛羅倫薩成為了文藝復興的發源地,威尼斯在文化層面卻籍籍無聞……而佛羅倫薩的特點便是人們關心政治。」
「香港理應成為中國的佛羅倫薩。」李山陳述,「不少人覺得香港前途暗淡,我卻不這樣看。」正如他在文集《歸途》中所說:「我們難道不會從今日香港的社會政治衝突和矛盾中看到未來香港的希望之光嗎?難道不會覺得過去經濟繁榮、政治穩定的香港更像威尼斯?而今天在『一國兩制』條件下、在社會矛盾衝突中的香港卻有可能成為中國的佛羅倫薩?」
香港得天獨厚的政治、經濟、法治條件是內地無法比擬的,而中國也不缺一個幾百萬人口的城市,因此「一國兩制」作為香港的根基不會動搖。「過去一年的動盪迫使大家對『一國兩制』進行更深入的思考,觀念的衝突本質上是利益的衝突,而思想的碰撞最終會帶來文明的進步,香港最終會肩負起中國文藝復興的重任……我對香港未來充滿樂觀。」
身為紫荊黨主席、總裁的李山說,紫荊黨正是肩負著這樣的使命應運而生。「紫荊黨是一個新成立的香港政黨,吸納各階層人士,無分本土海歸,無分社會背景,無問西東,通過影響政治、經濟、社會和文化的途徑,參與對香港的治理,為香港市民服務,為特區政府培養和輸送人才,提供治港良方,支持政府執政。」
2020年3月1日,李山发起并担任主席的香港政党新秀紫荆党宣告成立。
紫荊黨的原則是,尊重「一國」,珍惜「兩制」,捍衛香港自由、民主、法治等核心價值,引領香港在「一國兩制」、中西合璧的獨特環境下構建一個前所未有的高度自治、繁榮穩定、公平正義、安居樂業的家園。同時,以獅子山精神求同存異、同舟共濟,助力香港成為中西方交融的橋樑、國家改革開放和民主發展的典範,以及受全球推崇的國際化都市。
「我們的首要任務,是通過政黨平台聚集社會力量,為香港向中央爭取下一個50年不變,追求百年『一國兩制』,使香港回歸安穩,釋放創造力,把香港打造成為全球最自由、民主、開放、繁榮、穩定和充滿活力的國際城市之一。」
紫荊黨是一個多維度的運營平台,是鑽研香港治理和發展戰略的智庫、培養政管人才和社會領袖的行政學府、了解社會體恤百姓的民調機構、與各階層坦誠交流溝通的社交公關網站、彙集群眾意見向政府建言的多媒體平台、充分把握國內外戰略形勢並能溝通暢順的跨國人脈關係網。
五大行動綱領賦予紫荊黨時代格局:支持行政長官和特區政府全面有效施政;為特區政府長期推薦和輸送高端人才,協調主導政府部門和法定機構;支持和贊助黨員成為香港各大社團、慈善機構等非政府組織的核心人員;參與行政長官選舉委員會委員以及行政長官選舉,支持、贊助和推選代表紫荊黨理念的候選人;為香港政府提供全方位的長久治理方案,並圍繞下一個 50 年不變為核心帶動政策和施政。
針對香港的選舉、房屋、經濟、教育等話題,李山說,紫荊黨將竭力行動,助力香港逐步實現《基本法》賦予港人依法參與普選的權利,使香港邁向前所未有的優質民主階段,讓每一位市民都對香港未來前途有話語權,建立一個更公平、公正、繁榮、穩定、道德和包容的民主制度;實現一個以人為本,同時兼具環保、經濟和市場競爭力的良好房屋政策,倡導建立香港全民所有公司解決住房問題,推出百年房屋政策,引領民眾力量,消除地產霸權,為香港人結構性解決居住問題;推動多元化和高增長的百年產業政策,鋪墊數碼經濟轉型,契合大灣區和「一帶一路」機遇,使香港經濟結構更完整、版圖更寬闊、活力更充沛,從而為市民創造長久穩固的財富;構建「一國兩制」國民所需的全面教育,讓青年人在中西文化交融中形成民族自信、香港精神和世界競爭力,成為建設香港的棟樑之才和「一國兩制」的堅定守護者;推動相關政策,確保拓展香港國際地位,繼續承擔中西橋樑角色,為中國未來改革開放和民主發展做鋪路石和先導區。
2020年11月28日,在一次論壇上,李山直抒胸臆。他說,香港問題核心是治理的問題,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也應當適用於香港的治理問題。「破解香港治理問題應當團結香港最廣大的市民,但前提是堅持『一國兩制』『愛國愛港』、堅守法治、反對社群歧視,並且在改革立法會選舉制度、改善香港市民住房問題、增強香港青年國家教育等方面提出建議。」
其命維新,如竹苞矣;其業恢弘,如松茂矣!「科學治理、改善住房、青年教育……這些關乎香港每一個市民且亟待解決的問題,也是紫荊黨的立黨使命所在。」
作為蜚聲中國乃至世界的金融專家,李山在弘大的國際經濟發展場域,激盪出了飛升騰實的人生旋律,他朝乾夕惕書寫的經濟思想和金融故事,以及為香港和紫荊黨擘畫的圖景,正在被時代所見證。
香港新闻社
有视界·有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