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体版
香港 / 正文

蔡若蓮:每年會提供10萬內地交流名額 學生至少北上一次

蔡若蓮表示,已邀得保安局局長鄧炳強,於18日以講題「香港特區維護國家安全的工作」為全港教師舉辦網上國安教育講座。中小學校長、副校長及教師均可透過教育局培訓行事曆報名參加,反應踴躍,至今已接近3,000人報名。

香港文匯報(記者 姬文風 )15日是香港國安法實施後第三個「全民國家安全教育日」,特區政府教育局局長蔡若蓮近日接受香港文匯報訪問時,介紹了局方今年推動多項活動的情況。其中,由教育局和保安局合辦的「2023年國家安全齊參與」計劃中的標語及海報比賽,參與學生超過2,000人,壁報比賽亦有超過160間中小學組成320支隊伍參加。以全港教師為對象、由特區政府保安局局長鄧炳強主講的國家安全教育講座,報名人數已近3,000人。蔡若蓮期望,通過多元化的國家安全教育活動,既協助同學了解國家最新發展,以及國家安全各個範疇的重要性和意義,亦可裝備教師,幫助他們將來更準確、活潑地落實國安教育。

蔡若蓮於訪問中表示,教育局於今年的「全民國家安全教育日」為同學舉辦多元化的學習活動,「在學校的層面上,今年除了一些講座、展覽、文化知識比賽之外,我們亦有一些不同的體驗,譬如武術、與傳統文化相關的一些活動,幫助同學加強民族自信。」

積極提倡聯校協作模式

教育局積極提倡聯校協作模式,例如由辦學團體為轄下學校主辦較大規模的「全民國家安全教育日」相關學習活動,「一眾官立學校就以『心繫家國』作為主題,舉辦聯校活動,過程間讓同學了解國家的最新發展,以及國家安全各個範疇的重要性和意義。」

據教育局資料顯示,教育局與保安局繼續合辦「國家安全齊參與」計劃,包括「國家安全標語創作及海報設計比賽」、「國家安全網上問答比賽」、「國家安全寫作比賽」和「國家安全校園壁報設計比賽」。其中,標語及海報比賽的參賽中小學超過140間,參與學生超過2,000人,壁報比賽亦有超過160間中小學組成320支隊伍參加,較去年大幅增加。兩項比賽的結果稍後公布,而問答比賽和寫作比賽則仍在進行中。

在教師培訓層面,蔡若蓮表示,已邀得保安局局長鄧炳強,於18日以講題「香港特區維護國家安全的工作」為全港教師舉辦網上國安教育講座。中小學校長、副校長及教師均可透過教育局培訓行事曆報名參加,反應踴躍,至今已接近3,000人報名。

編寫「舉隅」講解國安教育日意義

為方便學校在「全民國家安全教育日」前後舉辦與國家安全教育相關的講座及活動,營造維護國家安全的氛圍,教育局特別編寫了「『全民國家安全教育日』講解重點舉隅」及「『全民國家安全教育日』早會活動建議流程舉隅」,並建議學校透過早會、班主任課、講座等為學生講解「全民國家安全教育日」的背景及重要意義。

教育局亦將持續透過「國民教育一站通」網上資源平台及「國家安全教育資源網頁」發放與憲法、基本法及國家安全教育相關的多元化資源,以助學校推廣國民及國家安全教育,培養學生國民身份認同及維護國家安全的意識。

每年10萬交流名額 學生至少北上一次

學生親身到內地交流考察,是國民教育、國安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教育局局長蔡若蓮表示,本月有約6,000名高中生隨公民科內地考察團到大灣區考察,5月至7月還有另外約4萬多名學生陸續出發。每年,教育局還會提供約十萬個交流名額,足夠讓每名學生在中學或小學階段最少有一次到內地交流的機會,再加上一直行之有效的姊妹學校計劃,相信足以令學生持續而多面向地了解國情和國家發展,提升國民身份認同。

「對國家的認識,以及建立國家安全的觀念,除了教授知識以外,讓學生親身體驗、實地考察都相當重要。」蔡若蓮表示,隨着疫情減退,香港與內地恢復全面通關,局方已在本月3日起動了公民科內地考察,4月約超過60所學校,約6,000多名師生到大灣區考察,「希望同學通過親身體驗,親自獲得第一手資料,去感受國家在各個方面,無論是經濟、交通、民生、社會等的最新發展,啟發他們思考。」

蔡若蓮提到,教育局每年會提供約十萬個交流名額,給予中小學生最少有一次到內地交流的機會。「同時我們亦有姊妹學校(計劃),早前我亦到一所學校參與姊妹學校活動,它們即使在疫情期間,都會以線上線下方式互動,讓兩地小朋友有接觸交流的機會。」

「姊妹校」助學生認識內地生活

她相信,姊妹學校平台有助同學更深入地認識內地生活,「除了到內地考察文化、古蹟、企業之外,通過與內地同學交流,可了解對方的日常生活如何,人與人接觸更多,有助建立友誼,而這是相當需要的。」

责任编辑:刘子恩
延伸阅读

香港新闻社

有视界·有世界

李家超邀社区客厅家庭礼宾府开派对 共度温馨圣诞

日媒:丰田决定在上海建厂 生产100%电动汽车

全球南方9国明年正式成为金砖伙伴国

李家超分享礼宾府圣诞装饰 祝愿平安喜乐

香港国安处通缉钟剑华等6人 悬赏100万

邓炳强:将向法庭申请没收许智峰犯罪得益 市民不应与潜逃者有任何金钱瓜葛

苏州辟谣大量外企撤离传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