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中学师生参访团在南京博物院。记者陈旻摄
(香港文汇网记者 陈旻 南京报道)7月23日,南京博物院,镇院之宝展厅,一只头枕伏于前腿蜷伏着的西汉金兽,令来自香港顺德联谊总会辖属6所中学的近40名师生们惊叹不已。翁祐中学学生陈麒宇说,他特别从不同角度拍了照片,讲解员介绍这件藏品是中国古代金属铸造工艺和金器捶击工艺两种技法的完美结合,“很开心能亲眼看到实物,实在太奇妙了!”
由江苏省海外联谊会、江苏香港文化促进会主办、香港顺德联谊总会协办的“新感觉·香港中学师生走进南京”参访团自7月20日起,在南京先后参访了中山陵、明孝陵、静海寺、阅江楼、总统府、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南京博物院和南京南动车运用所等。
“南京是非常重要的历史城市,我们这次带学生来,精心设计了线路,集中看从中英《南京条约》签订到1949年的中国百年历史,这段历史跟香港关系密切。”全国政协委员、香港教育工作者联会会长刘智鹏表示,“我在静海寺现场给学生们上课,”《南京条约》在静海寺议约,却在英国军舰上签约,决定了香港的命运。“英国在拥有主权的空间里逼着中国签这个条约,英国人是以高高在上的姿态对待当时的中国。”
“在南京,我印象最深刻的是静海寺门前广场的青铜警世钟。钟的背面镌刻有中国千古训条‘前事不忘 后事之师’。”郑裕彤中学学生蔡政熙说,1842年中国近代史上第一个丧权辱国、割地赔款不平等条约《南京条约》在这里议定,南京静海寺成为香港被迫割占这一重大国耻时间的发生地、见证地。蔡政熙特别仔细看了刻在警世钟上的铭文,那记述了从《南京条约》被迫签订到香港回归祖国155年沧桑历史。
参访团领队香港顺德联谊总会学务部副部长、香港理工大学院士洪小莲介绍道,他们从联谊总会辖属的6所中学中挑选了24名历史学成绩优秀的学生,分别由校长或副校长带队,还将进行旅程感言征文比赛。“每个中学从200名高中学生中选4名学生,我希望透过他们来南京实地感受历史,体会香港与祖国的紧密相连,学生们回到香港后再跟更多的同学们去分享。”
谭伯羽中学校长尹仲其是第一次来南京,他说,“以前我是在书本里看南京,现在亲眼看到书本里读到的南京历史,印象深刻,尤其是在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尹仲其神情沉重,说,“我忍不住想哭。我希望我的学生们了解我们国家以前的悲惨历史,真正懂得和平的珍贵。”
走出南京博物院,梁銶琚中学副校长谢活之意犹未尽。“终于亲眼看到了明星级国宝金缕玉衣”,谢活之感叹,“以前只能在图片上看,今天看到实物,真切体会到中国古代文明的神秘与深邃。南京此行太值得了!”
江苏省政协常委、江苏香港文化促进会会长陈慧钰曾多次组织香港青少年赴内地实地感受。她表示,未来将更注重香港青少年对中华历史文化的传承。
香港新闻社
有视界·有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