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公报记者 李乐儿)自特朗普再次就任美国总统以来,在贸易、投资等多项领域推行一系列以“美国优先”为核心的政策,其中“对等关税”严重扰动全球经贸秩序,冲击多边体系。在此关键时刻,港商普遍反映,中美博弈令香港贸易掀起风浪,强调须依托国家战略支撑,发挥香港“自由港”的独特优势以应对挑战。
中华厂商会副会长黄家和指出,无论怎样迎合美国,对方都不会给予尊重,港商应积极抗衡,寻求更多其他合作伙伴以降低风险。香港鞋业商会会长林广德则认为,目前最好的出路就是放弃美国市场,他强调,港商应配合国家落实“一带一路”策略,积极开拓东盟、中东等新兴市场,并把握当中的机遇。
林广德:放弃美国为最佳出路
贸易新形态对香港中小企业的影响甚大,香港鞋业商会会长林广德向《大公报》表示,现时港商很多工厂停摆、资金链断裂。据他透露,受到美国关税政策剧烈波动冲击,受影响企业大多有五个批次出口货物陷入资金冻结困境:已启运的第一批货物、滞留港口的第二批货物、完成生产的第三批存货、生产线上的第四批半成品,以及备料待产的第五批订单,均面临资金链断裂风险。
据林广德了解,至今为止美国仍是部分香港中小企业最重要的市场之一,尤其是国家改革开放后,本港企业几乎全部依赖外销市场,尽管专家人士多年呼吁拓展内销市场,但跨境税制差异、渠道建设成本等现实壁垒,令不少企业却步。
“就算将生产线搬去东南亚也难以‘走脱’。”林广德解释,现时最辣的“对等关税”只不过维持90日,但特朗普任期为4年,并且下一任美国总统的措施亦难预料,加上现时全球多地供应链都并不理想,外迁难以奏效。对于美国频繁反覆、朝令夕改的关税政策,林广德不讳言,面对没有信誉的特朗普,放弃该国市场是最好的出路。
实际上,就2024年香港商品外贸整体表现来看,整体出口货值按年增长8.7%,进口货值按年增长6%,出口增速快于进口,也显著高于GDP增速,外贸仍是香港经济发展的重要引擎之一。
把握人民币国际化红利
转机正在新兴市场显现。随着国家“一带一路”建设不断推进,且与东盟、中东等新兴市场的关系亦愈趋紧密,加上人民币在国际贸易结算、贷款和债券融资方面的重要性持续提升,为企业规避汇率风险提供新选择。林广德认为,把握人民币国际化红利,深耕东盟、中东等增量市场,是破局关键。
另外,他强调:“港商亟需转变上世纪八十年代‘单打独斗’的模式”。他表示,对于很多港商而言,开拓新市场是一个全新开始,无论是语言、文化还是金融方面其实都非常需要国家以及特区政府的支持,“该过程只有背靠祖国,才能行得顺条路”。
黄家和:港须深化区域经贸合作
“在美国关税政策不断变化的影响下,我们无法安定做生意,实际上全世界都措手不及。”不过,中华厂商会副会长黄家和向《大公报》强调,港商并非自乱了阵脚,反而表现很冷静。主要因为在特朗普“1.0时代”就已经面对关税挑战,不少厂家当时已采取分散采购和供应链出海的策略,以应对风险,目前已有港商对美国业务占比从高峰期的70%至80%,压缩到20%左右。
政府统计处发表的对外商品贸易统计数字显示,香港输往美国的出口,占香港整体货物出口的市场占比已经由2018年的8.6%,缩减至去年的6.5%。
黄家和指出,尽管从香港出口美国的货值占整体出口量很少,但仍然有企业受到影响,包括反映美方采购商因为政策不确定性而取消下单,特别是现时临近圣诞采购季的关键窗口期,交货周期压力下,令到部分企业陷入两难。
黄家和表示:“大家对于关税政策的担忧在所难免,不过,无论如何迎合美国,对方都会不尊重我们,因此只能积极抗衡。”方法包括透过拓展“一带一路”新兴市场、深化区域经贸合作以减轻风险。
值得注意的是,特区政府并未跟进关税反制措施的抉择,在黄家和看来,恰恰凸显香港作为“自由港”的独特价值,有利于香港吸引因担心与美国做生意的国家和地区,更多的和香港或透过香港与内地做生意,相信这有助于巩固香港的国际贸易中心地位。
藉钱凯港进军南美
黄家和特别引述日前中央港澳工作办公室主任、国务院港澳事务办公室主任夏宝龙的主旨讲话“美国不是要我们的‘税’,而是要我们的‘命’。”强调在这一底线上,港商不能坐以待毙,并且更应积极配合中央和特区政府下一步的对策。“关税这场战已经打响,而香港企业也不惧去打。”
他以港口为例子,美国欲夺取巴拿马运河港口的管理权,那香港就应该积极开拓其他港口,包括秘鲁的钱凯港,相信香港企业可透过该港口进军南美及中美市场。
香港新闻社
有视界·有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