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体版
首页要闻 / 正文

李兆基饮水思源 爱国企业家典范

恒基兆业地产集团创办人、大紫荆勋贤李兆基博士于今年3月17日辞世,享年97岁。作为香港地产界的传奇人物,他不仅以远见卓识创建了庞大的商业帝国,更在关键历史时刻,坚定站在国家与香港的一方,展现出企业家应有的家国情怀。

恒基兆业地产集团创办人、大紫荆勋贤李兆基。

恒基兆业地产集团创办人、大紫荆勋贤李兆基博士于今年3月17日辞世,享年97岁。作为香港地产界的传奇人物,他不仅以远见卓识创建了庞大的商业帝国,更在关键历史时刻,坚定站在国家与香港的一方,展现出企业家应有的家国情怀。他的公益善举惠及内地与香港,包括捐资发展教育、扶贫济困、支持抗疫等;他以“饮水思源”的信念,将个人事业与国家、社会的发展紧密结合,成为爱国爱港企业家的典范。

李兆基先生虽然与世长辞,但他的奋斗精神和爱国情怀,永远值得学习。

人称“四叔”的恒基地产创办人李兆基上月逝世,家属昨日(27日)在香港殡仪馆设灵,开放公众悼念,今日举行团体公祭,稍后将择吉日扶柩返回故乡顺德大良安葬。李兆基一生奋斗不懈,创业兴家,不仅成就卓越,更以爱国爱港的家国情怀及推动公益的慷慨热忱,成为香港工商界的典范。

李兆基在香港地产界的成就卓越,他亦以诚恳待人的风范赢得业界尊敬。他一生热爱祖国,早于上世纪80年代成立“香港培华教育基金会”支持国家发展,致力于培养高级管理人才,并以“学有所长,回馈社会,贡献国家”的理念勉励青年。他的善举惠及内地及香港无数学子,培养出一代代为国家和社会作出贡献的优秀人才。国务院侨务办公室评价他:“李兆基,一位在香港地产界叱咤风云的杰出人物。他拥有博大的胸襟,待人诚恳,慈善为怀,素具爱国爱乡、热爱公益的热忱。为促进家乡的医疗、教育、体育事业的发展作出了杰出的贡献。”

家国情怀超越商业范畴

在香港政商界,李兆基的贡献有目共睹,无论在经济、公益还是爱国爱港上,他都树立了典范。民建联副主席、立法会议员葛佩帆表示,李兆基先生毕生秉持“取诸社会、用诸社会”的信念,既推动香港经济发展,又将个人事业与国家发展紧密结合。他是改革开放后首批投资内地的港商代表,积极参与国家现代化建设,并通过恒基兆业等企业平台积极响应和支持“一国两制”。从“培华教育基金”培养内地人才,到“温暖工程”扶助百万农民,李兆基的家国情怀超越商业范畴,升华为对民族复兴的深切寄望。葛佩帆呼吁社会传承李兆基“达则兼济天下”的精神,共同维护香港繁荣稳定,融入国家发展大局。

立法会议员、新质企业家联合会创始人尚海龙回忆,2008年北京奥运期间,他得知水立方建设中最大的一笔个人捐款1亿元来自李兆基,深感钦佩。他后来了解到,李兆基对教育事业尤为热心,多次捐赠清华大学、北京大学等高等院校,展现了非凡的胸襟与视野。移居香港后,他更加深刻体会到李兆基及其家族对社会的贡献,不仅在地产、煤气等产业上取得成功,还在疫情期间捐赠土地给方舱医院,出钱出力支持抗疫,堪称爱国爱港的典范。

香港特区政府财经事务及库务局局长许正宇表示,他从李兆基身上学到最重要的一课是“饮水思源”。无论成就多高,财富多大,都应始终心怀感恩,回馈国家、社会以及帮助过自己的人。这一信念深深影响了他,这也正是李兆基留给后人的宝贵精神财产。

响应改革开放 投资兴业

港区全国人大代表沈豪杰表示,李兆基先生一生热爱祖国和香港,在国家改革开放初期便积极响应政策,在内地多个城市投资,并创立“香港培华教育基金会”,培训了120万贫困地区的农民。此外,李兆基在香港捐出多幅农地建设青年宿舍、过渡性房屋及全港最具规模的安老院舍,惠及不同阶层和弱势群体。沈豪杰认为,李兆基在经济、教育和扶贫等方面的卓越贡献,彰显了他对国家和香港的深厚感情,是爱国爱港商人的典范。

李兆基的一生,既是奋斗不懈、成就卓越的一生,也是心系家国、造福社会的一生。他的贡献遍及经济、教育、扶贫等领域,为国家和香港发展作出不可磨灭的贡献。他的精神将激励后人,让更多人以实际行动热爱国家、回馈社会,为国家和香港的稳定繁荣共同努力。

贡献无远弗届 多国领事致哀

多国驻港总领事馆及外国政要纷纷对香港知名企业家李兆基的逝世表达哀悼,并慰问其子李家杰、李家诚。法国驻港澳总领事杜丽缇赞扬李兆基为法国的挚友,感谢他多年来对“法国五月艺术节”的支持。杜丽缇在慰问信中形容李兆基是杰出的企业家与慷慨的慈善家,并提及2004年法国曾授予他艺术与文学勋章,表彰他促进法港文化交流的贡献。并强调李兆基的事业历程将继续激励新一代。

英国驻港总领事戴伟绅亦对李兆基的逝世表示哀悼,赞扬他在香港及国际社会的贡献不可磨灭,并指出李兆基在英国同样享有盛名。丹麦驻港总领事馆则向李兆基家人致以诚挚慰问。

此外,不丹皇太后亦致函李家杰,悼念李兆基,形容他是一位有远见、心怀慈悲的开拓者,其高尚行谊将被永远铭记。她提到失去父亲是人生中难以承受的痛苦,并表示思念与祈祷与李家同在。更表示会在该国最古老的寺庙主持点酥油灯及祈福仪式,为李兆基的永恒安息虔诚祈祷。

授人以渔 扶助内地百万农民

李兆基祖籍广东顺德,生于1928年,是家中第四子,人称“四叔”。他年少时在家乡的私塾读书,课余时间随父亲经营生意。1948年,年仅20岁的李兆基仅带着一千港元只身来到香港。他初期从事金融及贸易行业,逐步累积资金与经验。在经商过程中,他敏锐地察觉到,随着大量人口涌入香港,住宅需求急速增加,市场供不应求。基于这一洞察,他在上世纪50年代末与郭得胜、冯景禧等八人合组永业企业公司,开始涉足地产市场。几年后,李兆基再和郭得胜、冯景禧共同创办新鸿基企业,人称“三剑侠”,而新鸿基中的“基”字正代表李兆基。

至1973年,李兆基决定自立门户,1976年成立恒基兆业地产,并逐步将业务拓展至多个领域,包括地产、能源、酒店、零售等。恒基兆业旗下现有六家上市公司,成员包括中华煤气、美丽华酒店及香港小轮等。成立初期,恒基仅拥有20个地盘,但经过20多年发展,如今已在港九新界拥有近600个地盘,成为香港地产业的龙头之一。

内地深耕40载 拥多个大型项目

在内地市场上,李兆基同样展现出其深远的眼光与战略布局。恒基地产于中国内地深耕逾四十年,开发多个大型房地产项目,涵盖北京、上海、广州、深圳等地,打造多个新住宅及商业地标。这些项目包括北京环球金融中心、上海星扬西岸中心、广州星寰国际商业中心及成都环贸广场等,均以长线投资为目标,体现了李兆基的远见卓识及对国家发展的深厚情感。

除了商业成就,李兆基一生热心公益,慷慨为善。他坚信“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尤其重视教育发展。他不仅资助内地逾百万农民接受技能培训,帮助他们实现就业,还长期支持香港本地的高等教育事业。全港10所大学均曾受惠于他的捐助,他设立奖学金、捐建教学大楼,并于1979年创立“李兆基奖学金”,28年间资助了100名优秀学生赴牛津大学深造。此外,他多次捐出土地供公益用途,包括2013年向博爱医院捐赠10万平方呎土地,以及2015年向保良局捐出地皮,用于兴建过渡性房屋如“南昌220”及博爱江夏围村。

李兆基的慷慨善举还包括一个令人印象深刻的承诺。2018年,当香港恒生指数突破三万点时,他兑现了捐出十亿元用于慈善的承诺,彰显其扶危济困的精神。作为香港商界的领袖人物,他在经济发展和社会公益方面均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同时,他亦以其胸怀家国的精神,积极参与内地建设,展现了一位企业家对国家和社会的责任感。

1996年,李兆基在美国《福布斯》财经杂志的世界富豪排名榜上位列第四,成为亚洲首富。他的传奇一生,不仅书写了香港地产业的辉煌篇章,也以其无私奉献和爱国情怀,赢得了世人的尊敬与爱戴。李兆基堪称一位杰出的企业家和慈善家,他的精神与成就将长久地激励后人。

“四叔”有情有义 市民员工齐赞颂

恒基昨日在北角渣华道游乐场设大型祭坛,开放给公众向李兆基致祭,不少市民入内吊唁,向“四叔”作最后告别。

曾在李兆基旗下公司任职的员工魏先生说,“四叔”一位地位如此显赫的企业家,永远保持谦逊有礼,对员工循循善诱,时常来探望和问候。

另一位曾在嘉慧园任职救生员的关先生说:“四叔对员工好好,我都很怀念他。”他说还记得李兆基曾对他说:“我多有钱都好,穿一对皮鞋就够用,人需要够用就好,不要强求很多事。”

任职恒基13年的蔡先生回忆道,“四叔”是一位慈祥有情有义的好老板。员工做满20年会获赠大金牌,日常还有面包茶点供应。“虽然我是一个普通地产部小职员,平时只会在周年晚宴见到四叔。印象中四叔十分慷慨,遇喜事总会派万元利是,我也受惠过。所以今日一定要来送别。”

市民程先生昨日专程前来致祭:“四叔一生爱国爱港,对香港和内地都做了很多贡献,不仅慷慨捐出新界农地助香港发展,更做了无数公益善事。今日特来鞠躬,表达心意。”

逆境求进令人钦佩

与“四叔”同乡的顺德乡亲林先生动情说:“我的儿子是在顺德由李兆基父亲捐建的李介甫小学毕业,校园环境优美,学习环境很好,感恩李兆基家族对家乡教育所作的贡献。四叔亦对家乡的医疗卫生贡献良多,令很多人受惠。我在悼念区坐了两小时,感受他的大爱精神,他逆境求进的人格魅力,令人永志不忘。”

责任编辑:马欣
延伸阅读

香港新闻社

有视界·有世界

李家超邀社区客厅家庭礼宾府开派对 共度温馨圣诞

日媒:丰田决定在上海建厂 生产100%电动汽车

全球南方9国明年正式成为金砖伙伴国

李家超分享礼宾府圣诞装饰 祝愿平安喜乐

香港国安处通缉钟剑华等6人 悬赏100万

邓炳强:将向法庭申请没收许智峰犯罪得益 市民不应与潜逃者有任何金钱瓜葛

苏州辟谣大量外企撤离传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