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体版
香港 / 正文

陈成炉:将外部打压转化为发展动力

长期以来,某些国家在航天领域对中国实施严苛的制裁和打压,试图遏制中国发展。但事实证明,封锁非但没有让中国止步,反而倒逼中国以更大力度推进自主创新。

文|陈成炉

中国神舟二十号载人飞船4月24日顺利发射升空,并成功对接于空间站天和核心舱径向端口。这是中国载人航天工程第35次飞行,是神舟系列飞船第15次载人飞行,也是航天员乘组顺利完成我国航天史上第6次太空会师。有外媒说,“随着每次任务的成功,中国继续巩固在下一个太空探索时代的地位。”

55年前的4月24日,中国第一颗人造卫星东方红一号成功发射,吹响了中国人进军太空的号角。到今天,中国实现了“嫦娥”探月工程、“天问一号”火星任务、“羲和号”太阳探测卫星、建立了“太空家园”天宫空间站,并与50多个国家和国际组织签署近200份政府间航天合作协议,涵盖月球探索和载人航天等多个领域。

我国航天今天取得傲人的成功殊为不易。长期以来,某些国家在航天领域对中国实施严苛的制裁和打压,试图遏制中国发展。但事实证明,封锁非但没有让中国止步,反而倒逼中国以更大力度推进自主创新。

科技自立自强突破封锁围堵

由美国主导的国际太空站项目,自1990年代起将中国排除在外。美国国会2011年通过《沃尔夫修正案》,明确禁止美国太空总署及白宫科学和科技政策办公室与中国进行任何形式的航天合作。美国长期将卫星及相关技术列为“军事敏感设备”,禁止向中国出口。美国还施压盟友限制其与中国航天合作。

但是,我国航天事业用半个多世纪的艰辛奋斗证明,封锁围堵阻挡不了中国自主创新的脚步。美国对华航天限制短期内虽增加了中国技术攻关的难度,但长期来看加速了中国航天全产业链的自主化进程。这种“脱钩”更是导致美国企业失去中国市场(如卫星发射),并促使更多国家寻求与中国开展非西方主导的航天合作。

今天,当美国再次挥舞关税大棒,甚至以高达245%的离谱关税,妄图以“脱钩断链”来讹诈中国时,中国航天55年的历程是一个重要的启示。

中美博弈最核心的领域是高科技。突破美国科技封锁,以科技自立自强闯过卡脖子瓶颈,实现高质量发展,令产业链向高端升级,是中国走向更大发展的唯一出路。“制裁”只会令中国更强大早已不是口号,不仅航天事业证实了这一结论,国家近年在多方面的突破,包括AI、芯片、机器人、无人机、量子计算等等都证明,美国的制裁最终视害人害己。美国不会因此更强大,相反给了中国更强大的动力。

2011年美国国会通过的《沃尔夫修正案》,目的是通过阻断中美太空合作,遏制中国太空技术的迅速发展,挡住中国航天事业的崛起之路。在该条款提出十年之际,美国安全世界基金会专门举办研讨会,评估其效果与得失。曾担任美国太空总署署长八年的查尔斯.博尔登在会上说,沃尔夫的目的是什么?如果是减缓或阻止中国开展太空计划,它根本没有做到。

历史的映照和借鉴是那么清晰。今天,香港在参与国家航天事业上已经迈出了重要步伐,香港多所高校在国家重大项目上有作为,证明香港也能行。接下来,将会有香港载荷专家飞向太空。

确定性是香港底气所在

我们在为香港科学家骄傲的同时,也需要从国家航天历史以及科技加速发展中汲取经验和力量。在应对美国的关税大棒和各种制裁上,一定要有战略定力,相信笑到最后的必然是站在历史进步的一方。

目前,特区政府和香港社会各界都在行动,既有在创新科技上的加大发力,也有在海外新市场的全力拓展。更多的人在考虑,从如何危机中寻找转机。我们坚信,即便当前全球经济风高浪急,但香港拥有的独特优势依然不会变,这是香港的确定性──这些优势包括背靠全球第二大经济体和超大市场,中国经济的稳定性和长期增长潜力愈发明晰,高质量发展的确定性毋庸置疑。而且国家对香港的支持一如既往;香港“一国两制”的制度优势长期不变,依然是连接内地与世界的桥梁,而且重要性更加突出;香港免税港、资金自由出入、普通法体系、专业人才等优势确定性并未被撼动;加上香港正进入加速度创科发展,这是不会被逆转的。面对世界高度不确定性,香港的确定性更显得难能可贵,这也是我们的底气所在。正如李家超特首所说,“国际金融机构不会忽视这一点。”

(作者系江西省政协委员、江西省旅港同乡会会长)

责任编辑:马欣
延伸阅读

香港新闻社

有视界·有世界

李家超邀社区客厅家庭礼宾府开派对 共度温馨圣诞

日媒:丰田决定在上海建厂 生产100%电动汽车

全球南方9国明年正式成为金砖伙伴国

李家超分享礼宾府圣诞装饰 祝愿平安喜乐

香港国安处通缉钟剑华等6人 悬赏100万

邓炳强:将向法庭申请没收许智峰犯罪得益 市民不应与潜逃者有任何金钱瓜葛

苏州辟谣大量外企撤离传言